黄磊的素质教育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不要盲目跟从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按部就班地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才是最实惠、最稳妥的成才路径。先不要急着反驳,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前几天,黄磊女儿多多又上了热搜,因为13岁的她染了一头金色头发。

这一两年时间里,黄多多频频上热搜:染头发;打耳洞;戴耳饰;做指甲;涂口红……

黄磊不仅允许13岁的大女儿这样,也允许7岁小女儿涂口红做指甲:“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想法、她的人生。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黄磊甚至允许女儿早恋,“我女儿要15岁恋爱我觉得正常,青春期情窦初开,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东西,我觉得是美好的。”



黄磊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引起很多父母的赞赏:

“黄磊的教育方式太开明了,我也要向黄磊学习,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我没能遇上黄磊夫妇这样的父母,但我要努力成为黄磊夫妇这样的父母。我也要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看待,尊重她的想法、她的意愿。让她在自由的环境里快乐成长。”

还有另外一群人,一边赞扬黄磊,一边斥责应试教育:

“我从骨子里反对当前的应试教育,一个应试扼杀了多少人的童年。”

“应试教育不仅扼杀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也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应试教育催生了恐怖的恶性竞争,应试教育不除,素质教育不兴!”

批评应试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现在俨然已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不仅专家批评、学者反对,连很多家长也跟着起哄。

而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你不是中国金字塔顶尖那5%的人,而只是中产阶层或中下阶层,还反对应试教育,那是真的非常傻。”

一、

我们先做一个设想:如果废除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好大学始终是有限的,好大学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所以想要进入好大学,也必然需要经过考试。

考什么呢?既然是素质教育,那就考特长呗。考试之争,就变成了特长之争。而特长之争,是需要钱来铺路的。就拿弹钢琴来说,随随便便买一架钢琴,就需要1万多元吧。

你要凭钢琴进大学,最起码得练到10级吧。而现在好点的钢琴老师,每小时收费是200-400元,练到10级一般需要五年,没有七八万是支撑不下来的。对于中国很多家庭来说,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特长是需要试错的。孩子的天赋不一定是弹钢琴,弹钢琴如果练不出来,你还得继续寻找其他天赋。唱歌,舞蹈,围棋,画画……一样样试下来,试错成本非常高。可能最终你都试破产了,还没有给孩子找到特长呢。

但位于金字塔尖的人不怕,他们有钱,高尔夫不行,就练马术,马术不行,就练赛车……直到找到特长为止,并聘请最好最专业的老师。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17年,江苏一所乡村小学的4名学生,在亚洲国际机器人大赛中,夺得了亚洲区小学组冠军,拿到了进入世界总决赛的门票。但参加总决赛每人需交4.3万元,4名学生拿不出这笔费用,最后只好放弃了总决赛。

素质教育是要用钱铺路的,高喊素质教育的家长,请先摸摸自己的钱袋。

素质教育还有一个核心,就是倡导“快乐教育”,教育专家也喜欢说八个字:“尊重孩子,释放天性。”

但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八个字就是伪鸡汤。人的天性是什么?教育家张捷说得好:“首先是好吃懒做,然后是不劳而获。如果你想让孩子们上学很快乐,那只有让他们少学或不学知识。但少学、不学的结果是什么?长大后缺乏竞争力。”

当然,对于富人来说,这根本不是事。

王思聪成年后,王健林直接给了他5个亿:“我愿意给他10个亿去创业,第一次给5亿,失败我可以再给一次。”

如果再给5亿也失败了怎么办?王健林说:“让他回万达上班。”

看见没,有钱人家的儿女,再怎么不好,那也是有出路的。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耽误了学习,恐怕就只有去给王思聪打工了,给他打工人家还不一定要呢。

素质教育很美好,但很奢侈,是有钱人的游戏,普通百姓用耳朵听一听就行了,千万不要跟着瞎起哄。最可悲的教育,就是寒门养“贵子”。

二、

很多人都以为美、英等发达国家一直都在实行素质教育,孩子读书很轻松,跟玩似的,然后就进入了世界名牌大学。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双语部主任、私立华大中文学校副校长方帆,写过一本书《我在美国教中学》,他写了“中国人对美国十大误解”,其中一个就是“以为美国有素质教育”:

“美国连‘素质教育’这个词都没有,这个词完全是中国人意淫给美国人的。

进入世界名校的那些孩子,假如不是靠拼爹进去的,没有一个不是经常通宵开夜车读书,没有一个不是去这里当义工,那里当研究员,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又要准备测验了。

读书轻松的孩子,其实长大以后都在搬砖(蓝领工人)。”

中国人所谓的素质教育,美国、英国有没有?有。

但这种教育存在于公立学校,而公立学校是为中下阶层和穷人准备的。公立学校的教育确实很素质:上课时间晚,放学时间早,除了英语数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等其他辅助课程。老师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也不留什么作业,学生没有压力,确实过得非常快乐。

但这样素质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这些孩子长大后竞争力非常差,绝大部分人只有做蓝领工人,甚至失业,依然处于中下阶层。

美国英国的有钱人,是不会让孩子去读公立学校的,他们都把孩子送进很好的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的管理则非常严格。

有多严格?就一句话:一点不比中国的应试教育差。

但这样严格管理的结果是: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都来自仅仅只能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也不是说美英所有公立学校都不行,也有很行的,比如公立学校惠特尼中学,其教学质量就位列美国加州第一。

在私立中学大行其道的美国,惠特尼中学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卧底”惠特尼高中一年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惠特尼实行的是魔鬼教育:

“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绩4.0,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每天灌下4杯咖啡。”

“惠特尼高中的普通学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等于102斤。”

“以学生Kosha为例: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她还需要花费额外精力进行大量阅读,以此完成报告和研究类的作业。在高中最后一年,除了原有的8门课外,她还选修了5门AP课程,包括经济学、物理、高等微积分等。这些课业量,相当于美国大学整整一学年的内容。而Kosha却要挤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你以为美国的好学校推行的是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他们就是美国版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

三、

很多专家和家长都喜欢说:“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实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世界经合组织有一项权威测评——对全球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010年,世界经合组织,首次对上海15岁学生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让欧美媒体连呼意外: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上海学生全部排在首位。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说:“这是对美国式教育的警示。”

美国心理学家韦斯伯格,还专门做了一个研究:“大家通常都认为,死记硬背的高压教育会扼杀创造力。但实际上,大多数创新巨匠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高压,他们也经过了死记硬背,最后才一步一个脚印地收获了成功。”

再举个日本的例子。互联网上有个梗,叫“平成废物”,这是对日本平成一代年轻人的讽刺。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叫“平成”,在平成年代,日本文部省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学习西方式宽松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果宽松教育的结果是:不仅创新能力没提高,还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造成日本中小学生能力低下,于是就有了“平成废物”这个讽刺。

从此之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反对无压力教育,增加大量课时大量作业,倡导恢复“六天上学制”。日本的中学流行一种说法——四当五落。意思是: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好大学,要是睡五个小时,就要“落榜”了。

时评人“遗君明珠”说得特别好: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正如体育运动中的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竞技体育想出成绩,只能加大训练量,别无他法。但因为运动量太大,可能会给运动员的身体带来一些损伤。全民健身则不以成绩论英雄,对身体没什么害处。

所以,你想夺奥运金牌,只能延长时间刻苦训练,你想祛病强身,则去跳广场舞练太极拳。想跳着广场舞得奥运金牌,那是扯淡。

而我们教育的问题是:大家都想夺得奥运金牌,却只想付出跳广场舞的运动量。这怎么可能呢?

四、

很多人羡慕黄磊家的教育方式。

黄多多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会设计,会翻译,会演戏……但你知道黄磊投入了多少钱,动用了多少人脉吗?

就拿演话剧来说,黄多多两岁就开始剧场里混,给她指导的老师都是业内大咖,比如赖声川之类的牛人。

黄多多接受的这种教育好不好?说实话,我也挺羡慕的。但如果你想实行这种教育方式,首先你得成为“黄磊”。

2016年1月份,深圳实验学校初二学生柳博,因列席“两会”而名动一时。

这位13岁的少年,在“两会”上侃侃而谈:“希望推行教育改革,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更多地注重我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不要让一张考卷来决定我们的未来……”

这番话说得无比正确,说得掷地有声,但很多人发现了一个亮点:柳博穿的是阿玛尼西装。

所以有人一针见血地说:“对亿万穿不起阿玛尼的孩子来说,影响他们未来的幸亏还有一张考卷。”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按部就班地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才是最实惠、最稳妥的成才路径。

上一篇:素质教育,为什么你一定要重视
下一篇:孩子小时候乖巧听话,长大后一堆坏毛病,难以管教,该怎么办?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