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都用古文写高考作文,别人拿满分,他仅得6分却被特招进四川大学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原标题:都用古文写高考作文,别人拿满分,他仅得6分却被特招进四川大学

  在中国这个泱泱的人口大国,做什么事情想要拔得头筹,可能都离不开出彩二字。但出彩往往并不容易,毕竟动辄几千万人里面要想选出一个优秀的“你”,光靠平平无奇的常规操作是不可能吸引人的。所以很多人就喜欢找捷径,比如在高考时用古文写作文,以求谋得一个好成绩。

  黄蛉

  这么做的人其实每年高考都不少,但真正成功的却没有几个,要说最具代表性的,应当还是2001年用文言文写《赤兔之死》的蒋昕捷和2009年用甲骨文写《熟悉》的黄蛉。两人都在古文字上面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也都凭借这样剑走偏锋的神操作,获得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但是二人的命运却完全相反,特别是黄蛉,硬生生把自己给搞成了一个现代版的“伤仲永”,令人唏嘘不已。

  2001年的高考神作《赤兔之死》,用文言文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赤兔马的忠勇高义的同时,也将它的创作者蒋昕捷推到大众面前。从小熟读各类史书和中国文学作品的蒋昕捷,已经将古文学的素养刻进了骨子里,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不说了熟于心,最少也与古人一般无二了。

  所以当他凭借这篇神作拿到作文满分的成绩后,他在汉文学方面的天赋也被认可,最后成功被南京大学录取。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并且在该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蒋昕捷

  只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这的确是一个靠特殊才能敲开优质大学门槛的成功案例,也激起了无数学子争相模仿和学习,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却并没有出现太过惊艳的学生,大家也慢慢回归正常,开始中规中矩地应对高考。

  直到8年后,在2009年的四川高考中,一个名叫黄蛉的学生横空出世,再次上演了一出想靠投机取巧挣得高分的好戏。

  黄蛉原本是绵阳南山中学的一名高四学生,在08年他已经高考失利过一次了,心有不甘的他,不相成为父母那样的农民工,想要靠学习改变命运,所以他果断选择了复读,并且在这一年里无意间开启了自己的一项新技能——读写甲骨文。

  黄蛉当时的班主任名叫蒲体超,是一个对中国古文学有着强烈爱好的语文老师,在蒲老师的影响下,黄蛉也慢慢喜欢上了古文学,并且对古文字情有独钟。师生二人经常一起探讨甲骨文等有趣又深奥的字体,一来二去,黄蛉在高四一年里,竟然认识了七八百个甲骨文字。

  但是黄蛉平时比较低调,也没有意识到会写甲骨文是多了不起的事情。直到高考结束后成为名人,班里的同学也没几个知道原来他认识甲骨文。而黄蛉自己也表示,考试之前从来没想过用甲骨文作答,也就是在准备写作文时,突然灵光一闪,打算走一步险棋,用甲骨文来写一篇作文。

  不然以他的成绩,想要考一所好大学,难度还是不小的。

  当时他有没有受蒋昕捷案例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甲骨文作文的影响却的确改变了他的命运。

  阅卷老师看到这爬满奇形怪状图案的作文,当时都给整不会了,整个语文组的阅卷老师都批改不了这篇作文,最后只得破例请来古文字方面的专家帮忙翻译,才搞明白整篇作文写了什么。

  考试结束后,黄蛉信心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甲骨文作文换来的高分,整个高考预估分应该在450分左右。虽然成绩仍然不太理想,但有甲骨文加持应该能上个二本了吧。

  谁知道高考成绩一出来,只有428分,三本线都悬。而且最令黄蛉引以自豪的甲骨文作文,竟然只得了仅仅6分,跟他的预估分差了大几十分,实在令人费解。

  后来阅卷的老师有站出来解释,说虽然黄蛉能用甲骨文写作文是挺令人吃惊的一件事,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这篇作文里不仅有甲骨文,还有小篆,甚至是金文,就像是一篇古文字的大杂烩,显得有些杂乱了。

  而且文章最大的扣分点在于虽然他写了一篇甲骨文,可作文的内容与考试的主题要求完全不相符,跑题跑到姥姥家去了。就这6分,给的也是技术分,不能再高了。

  这篇甲骨文作文虽然只得了6分,但是仍然成为黄蛉身上的闪光点。他凭借这篇甲骨文作文先后去了上海复旦大学和湖南大学面试,虽然最后都因高考成绩太低被婉拒,却一点儿不影响其他学校向他抛出橄榄枝。

  省内的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黄蛉以为自己还要继续读高五时及时找到了他,前者以学费全免,后者以“双特生”特招的优厚条件邀请他入学。黄蛉果断选择了锦城学院,表示想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继续研究他的甲骨文。

  在锦城学院求学的两年里,黄蛉的身上光环无数,经常会有记者来采访他,尽管他一再表示相要过平静普通的生活,可该接的采访他却一个没落下。

  两年后,因为锦城学院没有甲骨文方面的专业可以让黄蛉深入学习,经过多方商讨,黄蛉在考试合格后,破例升入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功完成了普通学生想都不敢想的从三本大学到985大学的逆袭。

  当时的四川大学为了培养他,甚至专门为他一个人开办了一个班,更是将在古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且已经退休的何崝教授返聘回校,只教他一个学生。

  搞文学研究,特别是古文学研究是枯燥乏味的,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也相当庞杂,何崝教授本着由浅入深,从古至今的原则,一点一点带着黄蛉去探寻古文学的美好。

  可不久后,何崝教授就向学校提交了辞呈,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教导黄蛉,觉得这个孩子缺乏文学研究者的沉淀和厚重,太过于浮躁,不具备学好古文学的素质。甚至还表示黄蛉在甲骨文方面实在没有天赋,一年学习一千个甲骨文的水平,与普通人无二。他不愿意在既没天赋又不够努力的学生身上浪费时间。

  这个消息一出来,令当时无数人哗然,都替黄蛉感到委屈和不平。觉得一个好好的苗子就这么夭折了。可后来当大家了解到何教授辞职的原因后,又替黄蛉觉得可惜,认为他不懂珍惜,白白浪费了如此难得的求学机会。

  原来,在黄蛉进入大学读书的三年里,虽然他总说不想被打扰,要专心求学,可仍然不时有记者去采访他,他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还向对方透露自己正在读刘勰的《文心雕龙》,称都是何教授教导和指引他平时的学习和阅读的。

  这就是令何崝教授失望的地方,因为他当时才给黄蛉讲到先秦文化,也根本没有让他去读《文心雕龙》,这种不务实,太过浮躁的学生,何教授自认没办法继续教了,才提出辞职。

  在此事之后,关于黄蛉的消息就越来越少,他好像一夜之间就突然消失了。至今十多年过去,谁也不知道他最后到底有没有拿到川大的毕业证,有没有继续考研,有没有在甲骨文方面继续下功夫。他就像曾经的方仲永一样,就那么泯然众人了。

  责任编辑:

上一篇:任霄泽:两度进藏援藏者理想背后的两难选择
下一篇:原创4个“心塞”的考研专业,脱发容易脱单困难,但毕业后身价翻倍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