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发展如何?这些数据告诉你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1

上海市建11个老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生于1922年的陈阿婆,是黄浦区老年大学社区书画班的学员。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破格生”也是“永不毕业生”。按规定,老年大学招生的年龄上限是80岁,但陈阿婆一再表达“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学校破例允许这名超龄学员在由晚辈陪同的情况下终身就读。于是,都已退休的儿媳和女儿,成了她的学习助理和陪读生。在书画班的15个年头里,从花鸟、山水、人物,到写意、工笔、素描,她也是进步最快的一名学员。她的画作曾被选作市政府的外事活动礼物,还在全市的书画大赛中相继获得金、银、铜等大奖呢!

学美术的老人

老“琴童”

在上海,像陈阿婆这样的乐学老人数不胜数。2012年6月,作为全市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挂牌成立。至今,该指导中心已在各区设立了11个老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在老年大学、社区学校里交流学习心得,并不断地修身养性,这样的夕阳红生活,让越来越多的申城老人流连忘返。2018年,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建立了第二批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并在松江区、闵行区成立了“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区”。如今,第三轮老年素质教育实验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此外,据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统计,本市将普遍开展养教结合工作,在全市养老机构中新增100个养教结合学习点、100个标准化学习点,探索开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养教结合工作,把养教结合工作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延伸。随着养教结合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申报养教结合学习点的养老机构,在为住养、日托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努力挖潜开发自身教育资源,让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乐。

截至2018年底统计,全市在各类教育机构参加“学校教育”学习的60岁以上老年人达60.4万人次,同比增长3%,占整个老年人口的12%。同时,上海还建立了227个养教结合学习点,其中的90个已建成标准化学习点。

目前,全市已建成由16所区级社区学院、221所街镇乡级社区学校和5503个村居委学习点构成的三级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教育网络。区、街镇两级社区办学机构开班数为1.9万个,广大市民可以方便地走进家门口的社区课堂学文化、学技术,增长各方面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素养和服务社会能力。

2

近900个早教指导点覆盖了所有街镇

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完成国家目标

孩子们用双手画出自己心中的城堡

2018年出生的翰翰19个月了,每周他都要跟着父母到普陀早教中心蓓蕾分中心“上课”。在上海,像翰翰这样享受政府提供的“最温柔呵护”服务的家庭还有许多,全市近900个早教指导点已经覆盖了所有街镇,3岁以下常住人口婴幼儿家庭接受一年6次以上有质量的免费科学育儿指导,占比已达98.2%。

普惠性托育给家长“减负”

去年,为了解决家长们0-3岁的托育“难题”,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托育服务“1 2”文件,建立“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除了公办幼儿园的托班外,民办幼儿园的托班、社会力量取得资质后开办的托育机构,都给家长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本市也正推动托幼一体化和普惠性托育服务,在供给结构上想办法,给年轻父母“减负”。比如,今年新增50多个托育点,大部分都是依托公办幼儿园开设,收费标准也是参照公办幼儿园保育费标准,少量托育点虽然是依托民办开设的,但是,政府街道也作了积极引导,收费大致可控制在每月3000元/人左右。据透露,50多个托育点新增完成后,全市收费低于3000元的托育机构占比有望上升到50%。

需求从“入园难”变“入好园”

解决“0-3入托”是近年政府推动的顺应百姓呼声的民生工程,那么,以普及普惠为原则的3至6岁学前教育,目前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入园贵”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孩子的发展,很多第一次都是在幼儿园发生的。”静安区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园长郑惠萍感慨道,从教45年,她见证了上海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入园难’解决了,‘入好园’成为新的话题。”

以前,家长接孩子离园会问:“乖嘛?”“没闯祸吗?”“老师侬严格一点!”。现在的问题变成了:“今天有新变化吗?”“交朋友了吗?”“宝宝喜欢玩游戏?”郑惠萍说,科学育儿的知识普及,学前教育也正从知识化向智慧化“转型”,这也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有了更高的要求。七八年前,芷江中路幼儿园就在郑惠萍的带领下,首创“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低结构活动”,老师们会用矿泉水瓶、纸盒、晾衣夹乃至排风扇出气管等日常用品,创造出了让孩子迷恋的玩具世界。这一研究还获得了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芷江园的成果只是上海幼教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这几年,上海市教委正从抓内涵提升,解决“保教有质量”问题。目前,全市幼儿园普遍形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游戏、学习、生活、运动“四位一体”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一级及以上的优质幼儿园占41%,公办幼儿园已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完成国家目标。

小朋友和妈妈玩“钓鱼”。

科学育儿走进千家万户

走进皋兰路24号,一行行醒目的早期养育“指南”,吸引着来访者的目光。现如今已是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它,前身是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15年前起就一直致力于0-6岁婴幼儿家庭及幼儿园教师普及科学育儿指导。在家长心目中,它可谓是“孩子们最美的摇篮”。

市教委信息中心学前教育信息部副主任、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茅红美正是中心的“元老”兼领头人。“对于0-3岁的婴幼儿的养育来说,应以家庭为主,而养教融合是最合适的。”茅红美说,上海一直都比较重视0-3岁孩子的“教养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就推出了“亲子园”项目,利用周末里幼儿园闲置资源,协同妇联、卫生、计生等部门,为家长提供公益的服务,而后,随着脑科学越来越受重视,市教委在2002年前后就开始在7个试点区设立早教指导中心,和高校、医院合作,系统化、规模化地为家长提供早期教育指导。

如今,上海已经构建起了面向所有家庭的3岁以下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成立市区两级早教指导中心,早教中心也从原来的7家变成了全市近900个早教指导点,覆盖了所有街镇,“早教指导进社区”、“育儿加油站”等线下公益活动,让家长们育儿“胸有成竹”。与此同时,成熟的早教课程和科学的早教理念,更拥有了“信息化”的翅膀——2013年11月起,面向上海市婴幼儿家庭推出的实事项目“育儿周周看”手机报开始推送,每年在网人数40万多,有100多万上海家长免费获得每月一次的育儿科普。

上海幼儿园总数已达1627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97%,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已达85%。全市幼儿园中,超过60%的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超过70%的孩子在公办幼儿园就读。一级及以上的优质幼儿园占41%,公办幼儿园已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今年已完成56个托育点布点。截至8月底,全市有391家幼儿园举办托班,加上35个托儿所和11个区办早教中心,提供托额约1.4万个;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143家,提供托额约1.1万个,另有200多所机构正在申办中。

3

7成义务教育学校“组团”发展

9所特色高中为个性导航

巨鹿路第一小学四年级男孩吴昱霖和队友们约定,长假最后两天要留给乒乓球校队的训练。对曹杨中学“人工湿地社团”的同学们来说,校园湿地水质监测并不能因为长假而中断。

孩子们忙碌而积极的身影,成为上海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写照。截至2019年8月,各区共建有学区和集团198个,覆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127所公办初中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由名校名师领跑;经过8年多创建,56所学校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学校,特色涵盖人文、科技、艺术、理工、社科、金融、医药等诸多领域。

动图制作戴佳嘉

一连串数字表明了上海的决心——让孩子不用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教育;引导家长不再舍本逐末,为孩子的个性特长创造充足生长空间。

25%义务教育学校加入“新优质”行列

吴昱霖出生于8月底,小吴妈妈用“渐入佳境”来形容这个小月龄男孩入学三年多来的变化,也更感慨自己三年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小吴几乎是零基础入学,没有过多纠结,父母决定让他就读对口的公办小学——上海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巨一小学,看中的,是学校“守护童心”的教育理念。在这所乒乓球特色学校,小吴报名参加了校队,每天下午两小时训练雷打不动。小吴妈妈感叹,体育给予孩子强大的精神力量,比成绩本身更珍贵——一次长跑测试,小吴一出发就摔破了皮,他抹干眼泪,继续坚定地重回了跑道。“球队教练从来不在孩子输球时责怪孩子,学科老师也非常善于鼓励孩子。”小吴妈妈坦言,孩子数学成绩欠佳,但只要是作业正确率高了,或者是订正快了,点滴进步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令人惊喜的是,这学期开学,小吴像是“开窍”了,练习册上“优秀”的字样多了起来。

PISA2009测试结果显示:上海一大批不挑生源、没有特殊资源配置托起了上海基础教育的基准线。2011年起,上海实施“新优质学校”项目,集中推出一批具有“三不”“三靠”特征的普通公办学校。它们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负担靠科学,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主动对接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今,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集群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2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5%。

198个学区集团覆盖70%义务教育学校

在不同的季节,雷鸟羽毛的变化和它分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体现了它怎样的生物特性?长假前,一次由黄浦区地理和生物教研员领衔,多所初中地理、生物老师共同参与的跨学科联合教研在大同初级中学举行。大同初中校长张雷鸣说,新中考对学生“跨学科案例分析”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跨校跨学科的“头脑风暴”今后还将定期举行。

这样的校际携手,始于一张上海的学区化集团化发展路线图。2015年,全市各区整体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打破学校单个办学和优质资源流动障碍,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等措施,提升教育品质。截至2019年8月,各区共建有学区和集团198个,覆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

学区建设强调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集团建设强调品牌学校带动。位于市中心的徐汇区“天平-湖南”学区各校面积普遍不大,学区成立后,创新实验室、阅览室、体育馆等15处硬件设施共享,让各校的孩子受益,一个“30分钟德育圈”为学区内各校开展社会活动提供了平台。

9所特色普通高中尊重个性发展

卢湾高级中学2009届毕业生郭海骏如今已是华东师范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正在纽约完成科学教育专业最后一年的学业。他说,自己是上海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小学时,每周半天的快乐活动日,是他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钻研机器人的好时光;中学时,他对环境科学产生了兴趣,学校不仅为他提供专业的实验设备,还为他牵线搭桥走入高校实验室。他注意到出租车内空气质量不佳,设计出一款简易有效的“微生物杀菌器”,并将这个想法致信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得到了回信鼓励。

“本科我读的是生态学专业,但在进一步深造时,我选择了科学教育,希望将我的学习经历,和更多的青少年分享。”郭海骏说,读博期间,他也开始了创业尝试,为全国百余所学校编制教学材料。

未来,更多像郭海骏一样的申城青少年,也将在校园中获得“扬长”机会。2011年,上海市教委启动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与评估项目,经过8年多的创建,已有三批共56所学校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学校。其中,9所学校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在自主招生、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参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相应政策进行管理。

上海的高中教育,正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方向转型。

截至2019年8月,各区共建有学区和集团198个,覆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

目前,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集群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2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5%。

“新优质学校”项目占比

上海现有公办初中600多所。2018年,上海推出了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已形成127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3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7所优质品牌公办初中、15所优质民办学校、4所区教育学院、1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实验校建设。

2011年,市教委启动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与评估项目。目前已有三批共56所学校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学校其中9所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上一篇:北大教授深度分享:争论素质还是应试已无意义
下一篇:华为、联想、BAT都在进军“AI+教育”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