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32载 用爱铺就教育扶贫路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12-24
手机版

贵阳晚报

“作为一名教师绝不能误人子弟,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用爱心让山里的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让山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这是刘正国常用来鞭策自己的一句话。

1988年至今,刘正国先后在五个学校任教。2002年,他被评为息烽县优秀教师;2009年9月,被评为息烽县“两基”先进个人; 2013年9月,被评为贵州省“最美教师”;2014年9月,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2019年“七一”期间,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同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关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教好一个学生,将改变一个贫困家庭。”32年来,刘正国兢兢业业,扎根乡村一线,坚守教师岗位,为乡村教育事业竭尽所能,为深山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为贫困的家庭带去希望。

平凡岗位 默默耕耘

1988年,刘正国从安顺师范学校毕业,在息烽县小寨坝镇田兴小学当了一名乡村教师,这是他32年教学生涯的起点。

当时,田兴小学校舍破败,设施简陋,连基本的食堂厕所都没有。刘正国要求学生早上八点到校,自己则天还没亮就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了解到学生基础差后,他主动为他们免费补课。在生活、教学条件都艰苦的情况下,刘正国教出了两名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学生,打破了田兴小学多年来无人考取重点中学的纪录。

1995年,刘正国被调到三交希望小学任教。1998年,他被调到息烽县温泉小学兴隆教学点任教并任校长。

任教期间,刘正国重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创办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带领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举办学校国防教育文艺汇演,引导学生释放天性;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乡土课程”;与时俱进,将“互联网 ”引入课堂教学;建立教师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带领教师队伍不断发展、进步。

兴隆教学点撤并校之后,刘正国主动响应省政府“贵州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三区支教”的号召,申请前往偏远的遵义市习水县永胜小学支教。永胜小学位于一个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山村,距习水县县城约165公里,距离遵义约185公里。

刘正国去到永胜小学时,学校有教师9人,其中有3名代课教师,全校学生195人,其中1至6年级有学生164人,留守儿童115人,占比70%。当时,支教条件差,学校没有宿舍,刘正国租用村民的房屋,与村民家搭伙生活。教室里的课桌椅陈旧破烂,有的桌子没有桌箱,学生只能把书包挂在板凳上,或者放在地上。

提及支教的决定,刘正国说,“我想要把知识带到更多的贫困地区,去帮助当地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也想通过爱心公益人士来帮助当地的贫困家庭。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才决定去永胜小学支教”。

支教结束后,刘正国回到了息烽县温泉小学安清教学点任教,并继续进行公益助学行为。

关爱学生 播种希望

在教学生涯中,刘正国视生如子,有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有的孩子父母重病无力医治、有的孩子是寄宿他人家的留守儿童……面对这些有困难的学生,刘正国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在他们的人生中播种希望。

2010年11月8日,四年级学生阮领因突发疾病被送进医院。诊断下来属先天性心脏病,需开刀处理,医疗费要几十万元。阮领家是低保户家庭,父亲是残疾人,母亲多病,家中经济拮据。得知此事后,刘正国鼓励全校师生捐款,并于当晚写下《独臂父亲用爱撑着患儿过冬》一文,呼吁社会力量帮助阮领,该文于同年11月24日刊登在《贵阳晚报》。看到报道后,时任息烽县挂职副县长李浩然来到阮领家中,把阮领送到北京的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半年后,阮领康复出院。

这一突发事件深深地影响了刘正国。他开始家访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家庭条件,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慈善组织与爱心人士,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学生。

2012年6月4日,初二学生李兵的母亲患尿毒症不幸去世,其父亲已于一年前患病逝世,李兵成了孤儿。得知此事后,刘正国倡议全校师生帮助李兵,并通过学校网络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爱心倡议书》。学校师生共为李兵捐款1355.80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相继为李兵捐款18000余元,最终帮助李兵重返校园继续学习。

“刘校长,快点来,三年级的杨贵同学生病了,严重得很。”2012年10月18日,刘正国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敲门大喊。刘正国迅速跑去三年级教室,背起杨贵向镇医院跑去。经过半小时抢救,杨贵转危为安,医生说,“孩子得的是蛔虫钻胆,幸好老师送得及时,再晚一点就真的危险了”。

2014年6月9日,大雨瓢泼,山洪暴发。早上7点50分,刘正国到各班教室清点学生人数,发现有20多名学生未到校。考虑到山洪危险,刘正国一边通知家长,一边去寻找孩子。幸好,这群孩子被湍急的河水拦在了路上,见状,刘正国连忙过河,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河,安全护送到校。

……

热心公益 助学圆梦

教学生涯中,刘正国始终热心公益,关爱留守儿童,借助个人与社会的力量去帮助学生。在兴隆教学点任教期间,刘正国利用每周一、三、五中午的一小时时间,让留守的学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对话。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刘正国联系东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等学生团队寒暑假到学校搞社会实践,还联系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助学帮扶。

支教期间,刘正国联系爱心人士资助了习水县当地的四所小学——青龙小学、凤凰小学、黄村小学、永胜小学,为学校更换桌椅、捐赠设施、赠送文具。同时,刘正国挨家挨户走访贫困学生,联系爱心人士进行帮扶资助。

刘正国有一本厚厚的“爱心诚信账本”,多年来,他坚持记下了每一笔资助款项的时间、金额和去向。刘正国说:“这本记账本,记录了资助留守儿童的‘爱心助学款’约15万元,还有社会人士为青龙、凤凰、黄村、永胜小学和兴隆教学点、安清教学点6所学校捐赠的价值约120万余元的物资。”

2020年初,疫情突发,刘正国主动加入安龙村党员干部疫情防控义务宣传队,走村串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居家疫情防控的老百姓送粮油和生活用品。与此同时,刘正国还是学生的线上学习教员、作业辅导员、居家学习疫情防控宣传员。他结合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实施“一人一案”,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停课不停学”。

疫情期间,吴顺利和吴秋秀、吴愉馨等3名贫困留守儿童家里没有电子设备支持线上学习,刘正国了解后,便联系上海的陶女士、海外的丁慕淇等爱心人士,“一对一”地对3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使孩子们的线上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谈及多年来的爱心公益资助行为时,刘正国说:“只要能让山里的孩子上学读书,只要能让山里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只要心中爱着山里的孩子,苦点累点算什么?再苦再累都值得。”

“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就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我甘愿坚守这这块贫瘠的沃土,因为它使我的心灵富足。”在刘正国看来,看着孩子们走出大山,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做贡献,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上一篇:女老师体罚32名学生,多种方式花样殴打,叫嚣"校长来都不管用"
下一篇:雅韵流芳德润童年 南郑区华燕学校举办第三十三届古诗文背诵大赛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