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放过我!”大学老师向15岁儿子下跪,我却同情并担忧儿子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昨天在夜航新闻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43岁的大学老师李女士,带着15岁的儿子来到安顺派出所。整个过程中,她带着哭腔,不停地说要与儿子断绝母子关系。她跪在儿子面前,重复道“求求你放过我!”

这是发生在2月9日下午西航派出所的一幕。民警见状急忙上前劝阻,并将李女士扶起,可她依然情绪激动。不料,儿子却突然不见了踪影。民警陪着李女士四处寻找,才把他找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母亲要与15岁儿子断绝关系呢?

原来,这个儿子是在夫妻闹离婚期间意外怀孕生下的。离婚后,李女士又曾在儿子8岁那年离开他,6年后才接到身边。此时的儿子变得越来越内向和叛逆,常常和母亲爆发冲突,甚至打她。

从表面上看,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母子感情疏离,二是儿子太叛逆。

但如果深究下去,这里面隐藏着许多家庭里的五个教育大坑,希望通过对这个事例的分析,父母能够很好地避开它们。


第一个坑:夫妻不和,希望通过孩子来维系

儿子小志是在李女士与前夫感情破裂、正打算离婚时意外怀上的。因为“亲人们都劝她将孩子生下来,认为孩子可能会成为夫妻感情的润滑剂。”

为了挽回夫妻情感,她生下了儿子。

这个坑很多家庭都踩过,但不幸的是,不仅夫妻感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让孩子一出生便承受了自己本不该承受的一切,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孩子不是药,夫妻感情不和,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

在父母企图用孩子来维系或挽回婚姻的家庭里,孩子常常是悲剧性的存在。

这种环境对孩子的最大伤害是:压力大,负罪感,一出生就背负了拯救家庭的使命。这样的孩子长期活在家庭紧张氛围带来的惊恐和焦虑中,天生缺乏安全感,自卑、敏感。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无意识中认为,自己要对父母的情绪负责。在他们心里,如果父母不幸福,自己就是个坏孩子。

这样的孩子,常常会为了避免父母吵架而牺牲自己。他们常常会生病或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来吸引父母注意力,试图以此来让他们无暇吵架。

李女士的经历便是例证。

孩子的出生,并未带来她想像中的夫妻关系改善。最终,还是她与丈夫离婚了,独自抚养孩子。


第二个坑: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间,长期与孩子分离

离婚后,为了改变命运,李女士选择了继续读书。最终她研究生毕业,成为了安顺的一名大学教师。

这本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如果在这期间能让儿子看到妈妈的上进,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作用。

可惜的是,李女士选择的是外出读书。

那一年,小志只有8岁。李女士将他委托给了一名亲戚抚养,离开他整整6年。而她自己在读书期间,还与一名同学谈恋爱,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并结婚生子。

分离,对孩子意味着被抛弃。越小的孩子,那种被抛弃感带来的伤害越严重。在婴幼儿期被抛弃,对孩子而言,就是面临死亡的绝望。他们往往终身都难以获得安全感,无法信任这个世界。

在小志的人生中,经历了两次人生最残酷的抛弃,先是父母离婚,经历了被父亲抛弃。接着又有了被母亲抛弃的经历。这对于孩子而言,是灾难性的打击,他从小接收到的是这个世界的深深敌意,怎么能够有好的表现?

所以,他的青春期叛逆是必然的,而且是强烈的。


第三个坑:陪伴中缺乏用心与良性的交流

从决定读书到成为大学教师,李女士整整用了6年时间。在6年里,她只是寒暑假才会和小志在一起,双方的交流也不多,甚至只有抱怨、指责与打骂。

刚刚接小志一起生活不久,李女士就与儿子爆发了矛盾。

李女士记得,当时,小志只有14岁,他正在床上睡觉,自己无论怎么叫都叫不醒。“我就打了他一下,他立马就跳下床来打我。”

每个月,她都会和儿子发生矛盾,从而引来小志的殴打,原因只是一些生活琐事,比如洗衣服、学习等,一年多的时间被打了20多次。

我在之前的文章《最糟糕的父母:小时候不管孩子,到了青春期却拼命地管孩子》中曾分析到,为什么说最失败的一种教养方式是,小时候没有打下扎实的亲子关系,到了青春期又拼命阻碍孩子寻找和发展独立的自我。

这样的孩子,成长被人为扭曲,产生强烈的叛逆一点也不奇怪。

“他现在很爱玩手机游戏。”李女士说,无论做什么事,小志都会和自己对着干,她想着自己多年的不易,心里越来越心酸。

2月9日,小志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便向李女士询问去向。李女士表示不知情,但小志不依不饶,两人再次爆发矛盾,最终,小志又对李女士一阵殴打。于是就出现了在派出所的那一幕。


第四个坑:常向孩子抱怨,负能量爆满

爱抱怨的父母,总觉得世界都在亏欠自己。

这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自卑,觉得自己无能、是个累赘,同时还会觉得世界对不起自己。

如果父母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苦,孩子也会痛恨生活,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劫难。

一份网络调查中表明,在爱抱怨和诉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往往有着这些表现:

1.骨子里的自卑,表面的自大,心底的敏感,脸上的无所。

2.很会察颜观色,仿佛是天生的技能一样。

3.什么都不敢和父母说,再多事只有自己默默承受着。

4.过早的早熟,不喜欢撒娇,不喜欢麻烦别人,生怕被别人觉得自己是个累赘。

5.社交障碍,再好的天赋再多的想法不会表达,人情世故淡薄,明明内心重感情却表现很随意。

……


而李女士也踩到了这个大坑。

每次争吵中,李女士都会哭诉自己的不易,这让小志造成了反感。小志说,母亲的哭诉给自己造成了压力,也造成了自己的失控,所以才将拳头挥向了母亲。

据李女士回忆,生活稳定后,2016年,她将小志接到了安顺一起生活。但李女士却发现,6年的时间,小志变化太大,自己与儿子的隔膜已很深了,小志也变得越来越内向。

不陪伴孩子,抛弃孩子6年,居然怪这6年孩子变化太大,难道还是亲戚的错?别人没有帮你教育孩子的义务,这个世界也不欠你。

小志看上去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大男孩,但在和记者交流时,他不愿意多说话,只是用“嗯”、“好”这些简单的词语来回复。从这些细节中,可以感觉到这孩子的自卑与缺乏安全感。


第五个坑:忽略孩子感受和意识,只要孩子听话

只要孩子听话的父母,实际上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负担,没有尊重孩子独立的思想与感受。

这样的父母常常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把不如意的锅甩给别人,特别是甩给最亲近而弱小的孩子。

只有孩子听话,父母才能最省心省力。但听话的孩子却成为了父母意志的奴隶,他们自己的感受完全被忽略,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孩子只是父母的附属品吗?

这正是李女士踩中的第五个大坑。

“求求你放过我!”这句话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它对孩子的杀伤力太大了,让孩子无法摆脱内心的负罪感。

在民警分别对两母子的劝说下,最终儿子表示,今后不再对母亲动手。同时,母亲也说,只要儿子听话,她会继续抚养儿子。

这结局看起来似乎走向了皆大欢喜,可我看到这,却对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只要儿子听话,她会继续抚养儿子。

隐含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不听话,她依然还要与孩子断绝关系。一有不如意就想抛弃孩子,回避做父母的责任感,这样的父母往往会是孩子的悲剧根源。

青春期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强烈且寻找人生方向的时期,此时只要孩子听话,等于杀死了孩子的内心自我,让他活成一具行尸走肉,从此把命运交给他人。

如果父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难培养出人格完整的孩子。

为人父母,请记住:

一、孩子的表现里,反应的是你的状态。你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二、孩子不是你的,他是属于他自己的。请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控制,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学会自重与尊重他人,并渐渐走向人格独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经过两年多努力,素质教育观察打包了这份教育类青云计划文章清单

上一篇:走出素质教育误区!别带孩子走错路
下一篇:简述如何办好素质教育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