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注!大连理工大学发表最新成果,被选为封面文章!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你知道吗?世界各国军、民用飞机都离不开这一确保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部件材料——铝合金。它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轻质高强合金材料,具有比钢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更优异的加工性能。但是,在轻质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和挑战。

  图源:机械工程材料长久以来,中国科学家面向铝合金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难题,始终坚持不懈的探索、攻关,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马广义教授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近日,马广义教授关于超高强铝合金增材制造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并以封面文章进行刊发,研究过程中的多个发现为高性能轻质合金制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B4602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5291)和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2-YGJC-22)的支持。

  马广义教授是长期开展轻质合金增材制造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脉冲激光-电弧复合增材制造技术。该技术采用定域可控的脉冲激光作为热源之一,与热输入较大的电弧复合共同熔化焊丝,通过激光-电弧耦合作用,实现Al-Zn-Mg-Cu合金构件的高质量制造。

  研究人员开发了形性联合调控的增材与后续热处理工艺,发现了Al-Zn-Mg-Cu合金“成分-相变”联合强化机制。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计算了析出相溶解、形核生长临界条件,并探讨高温拉伸后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演变机理。

  马广义,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市高端人才,航天超材料/超结构技术创新联盟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副秘书长等。曾获发明展览会金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省市级自然科学论文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作为一所在航空航天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从未停止在“铝合金”相关领域的探索深耕。早在1992年,学校承担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辽宁省重点项目“电磁铸造技术与装置”的研究过程中,即实现铝合金一机双锭电磁铸造,并具备产业化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动能。

  近年来,学校在铝合金研究方面目光更加长远、钻研更加深入。

  2021年,机械工程学院高性能精密成形研究所提出的“铝合金超低温变形双增效应的物理机制是什么?”成功入选十大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

  2022年,学校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常规刀柄的自动换刀超声波电主轴”荣获辽宁省专利奖一等奖,成果应用于国家军工企业的铝合金等的复杂曲面高性能零件整体浸入式化学机械抛光,新增效益4亿多元……

  除了攻克科研难题展现大工担当外,大连理工大学亦将从事铝合金研究的薪火传承给更多矢志在此领域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赵猛就是大工培养的有为青年之一。面向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切削性能迥异,适用加工技术相互背离,复材分层、金属侵蚀等不可逆的加工损伤频发等“卡脖子”难题,他将突破这一“硬骨头”作为科研使命,提出了叠层结构的切削理论模型,并发明了系列工具和工艺技术,实现了基础关键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彰显了挺起脊梁、挑起担当的榜样力量。

  随着高强轻质铝合金材料成型技术和加工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本体材料性能不断得到提升,加工成型工艺不断提升,在高端制造业发挥了轻质金属的典型优势。面向未来,大连理工大学将继续结合自身工科优势,在我国加大高强铝合金材料科学基础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工笔迹。

  拓展阅读:

  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除新工科专业以外的所有招生专业。学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55%。

  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天问一号”火星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智能化工染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从国之重器,到大国工程,都可以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百家号: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官网/官微、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官网、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机械工程材料等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合肥前9月外贸“成绩单”公布
下一篇:这些重点群体在上海创业就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