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试点六年长护险制度 适度扩大保障服务范围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腿部按摩、背部理疗,翻身、喝水训练……9月10日清晨,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康复师彭满意一早来到汇景和园小区,帮助75岁的帕金森综合征和脑卒中患者万大爷做康复训练。“小彭刚来的时候爸爸只能躺着,康复训练了两个月后,现在搀扶着可以坐起来,多亏了长期护理保险。”万大爷的儿子满怀感激。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是妥善解决我国失能老人护理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长护险试点,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江苏早在6年前就开始试点长护险制度,今年更是将全面推广这项制度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长护险在促进“老有所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推动长护险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力?【一线探访】失能人员家属“感觉生活又美好了”在南京市江宁区瑞芝康健·滨江颐养院,每天早上,护工叶继兰都会帮助下肢不能动弹的何大爷起床、穿衣、吃早点;傍晚,推着老人到花园散心、聊天;晚上,每隔两小时帮助睡梦中的何大爷翻身……这样的朝夕陪伴,让同住养老院的何大爷的老伴余智勇称赞有加,“我82岁了,平时也弄不动他,幸亏有养老院护工们帮忙。”余奶奶告诉记者,何大爷是位退休老师,自中风摔倒后,家里不得不专门请保姆来照护他。但他不能走路、不能自主进食,还总是控制不住说胡话,每个保姆都因没法好好休息而干不长。为了看好老伴,余奶奶没法出门,心情很糟糕,最终决定和老伴一起入住有专业护理的养老院。“这里的居住环境很好,关键是老伴能得到专业照顾,就是两个人一起入住费用有点贵。”今年7月,听护理院工作人员说失能人员可享受长护险费用补偿,余奶奶随即向江宁区长护险服务中心提交了申请材料。“几天后,工作人员便来到养老院,对他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经过鉴定,确认老伴符合长护险待遇享受条件,长护险可以提供每天60元的补贴。”余奶奶笑着说,“政策很好,不仅减轻了护理开支,还让我终于有时间下楼散散步,和养老院的其他老人聊聊天,感觉生活又美好了。”居家护理的失能老人也能享受到长护险政策。家住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4号小区,75岁的邓奶奶是获得南京市长护险服务的第一人。谈起照护母亲之难,邓奶奶的儿子余瑞(化名)几近哽咽,“母亲重病卧床后完全失去语言、行走等能力,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我在江宁上班,只能利用午休间隙开车来回40公里,回家给老母亲喂饭、翻身、擦洗、更换尿不湿。”为了照顾母亲,余瑞夫妻俩基本失去了社交。2021年,南京出台的长护险政策让余瑞心里一亮。经过评估,邓奶奶符合重度失能标准,每月可以获得30个小时的上门免费服务。现在,护理员每天中午来协助邓奶奶进食、温水擦浴等。“是长护险让我们夫妻俩终于有了‘喘息’时间。”余瑞说。【部门作为】长护险制度实现全员覆盖2021年7月1日起,南京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将全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副处长仝晶晶介绍,南京长护险服务分为机构照护服务和居家照护服务两种,其中机构照护提供23项服务,基金按60元/天标准与照护服务机构结算;居家照护提供18项服务,基金按45元/小时标准与照护服务机构结算,每月服务时间30个小时,服务项目既有沐浴、指甲护理等基础照料,又有鼻饲、人工取便等专业照护,服务时间可以每天上门一次、每次1小时,也可以隔天上门一次、每次两小时等。对80周岁及以上、政府养老扶助对象、居家重度残疾三类人员,居家照护每月服务时间分别为31小时、54小时和40小时。经过公开招投标,南京遴选了8家商保公司具体承办全市8个片区长护险经办业务,设立41个服务窗口,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失能人员家属可通过手机登录“我的南京”APP在线申请,也可到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申请。从申请、专业人员上门评估,再到护理人员提供服务,20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张怡洁在南京市秦淮区做了两年多的长护险评估员。她告诉记者,对失能人员的评估一般从生活自理能力、残疾等级、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4个维度进行。除了对患者进行评估,还会对家属以及周边邻居进行走访,以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长护险制度的实施,可促进社会化照护服务机构发展、促进医养服务产业健康发展。近两年来,南京的评估和照护服务机构从154家增长到659家,专业护理人数从6189人增加到11255人。瑞芝康健·滨江颐养院副院长郑青告诉记者,长护险政策实施后,很多失能人员家庭主动选择机构养老,目前养老院311位老人中,有53位享受长护险待遇。仝晶晶介绍,两年多来,南京累计有45700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其中年龄最大的105岁,最小的只有3岁,“每天一小时,解决大问题”。【百姓呼声】适度扩大保障服务范围每周至少和同事上门评估一个失能人员,两年来,张怡洁亲眼见证了失能家庭的辛酸与不易。“家有长年卧床病人的都知道,老人最怕得上褥疮。我在上门评估时发现,不少居家照顾人员不知道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帮助老人翻身,如果长护险服务能将一些辅助器具出租服务包含进去,可以减轻居家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护压力。”张怡洁说,照顾失能老人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居家照护人员很辛苦却又不得法,建议相关部门提供一些针对性培训。近日,南京市江宁区长期护理服务中心对辖区内3839位享受居家服务的失能人员家庭的需求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家庭希望增加一些服务项目,所需项目有理发、测量血压等。仝晶晶介绍,在长护险实践中,医保部门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政策,如针对患者需求,南京近日已在研究将辅助器具纳入长护险服务的相关工作,以此减轻失能家庭辅具租赁、购买负担。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南京还将适时提高居家和入住机构失能人员的待遇支付标准,同时结合照护需求实际,进一步调整完善居家照护服务项目等。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省内绝大部分城市已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由于医保制度实行市级统筹,各统筹地区在长护险的筹资标准、保障范围、待遇清单和服务标准方面侧重各不相同,尚未形成国家或省的统一做法。考虑异地失能等级评估和待遇享受不同,各地对于参保人员异地居住的,往往不予受理长护险待遇申请,也使得异地居住失能人员不能及时享受到长护险的政策服务。很多异地居住老人希望,加强长护险制度顶层设计,早日让这一惠民政策造福所有参保人员。(黄红芳)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暨“金温共建e安全”活动在新疆理工学院启动
下一篇:全市共享数据超1.2万类!重庆数据开放水平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