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结婚36年,坚决不和丈夫同寝,一生无儿无女,102岁道出缘由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1-07-20
手机版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谈及在历史书上有名的女子,无论古今之别,总是同世间一切柔顺美好的东西能够联系在一起,似春柳摇曳动人,像初雪澄澈无暇,正是那春寒里一汪透彻的泉,映照世上无双,正如曹植的《洛神赋》之中所言:“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但女子却又绝非只有温顺与柔软的那一面,她们同样在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敢爱敢恨的痕迹,在漫长而又越来越固化的封建礼教之下依旧活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色彩。

武则天称帝掌控天下权势,李清照诗情绝艳豪放洒脱,她们都敢于向世俗观点发起决绝的冲击,绝不做那被僵硬规矩所束缚的行尸走肉。


而在血与泪并存的近代历史之中,同样涌现了不少敢于推翻腐化制度的女子们,她们有的是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家,有的是满腔抱负的实干家,有的是钟情于文学创作愿吞花饮雪的才女。

在才女的行列之中,便有一个女子,她听从父母之命嫁人,却在婚后始终不与丈夫同寝而眠,宁愿一生无女无子,她便是苏雪林。

为读书而抗争

1897年,苏雪林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中。苏雪林的家境并不差,父亲也是在当地挺有名望的读书之人,按理来说苏雪林有着上好的条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读书识字上学。


但是书香门第却并不代表着拥有着开明的新思想,虽然家中完全负担得了苏雪林上学的费用,但是她的祖母却依旧还是有着浓厚的封建礼教偏见,用“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观念将苏雪林限制在家中,只能被迫接受着诸如管理后宅这样的琐事教育。

但是哪怕被这样束缚,苏雪林却依旧在跟随叔叔兄弟们去了几次私塾学堂之后,对读书一事燃起了极大的兴趣。

她无法得到老师的正规教导,便自己从《三字经》、《千字文》这样的基础书看起,等到识字多了便开始搜罗起了更多书慢慢品读,尝试着在阅读的快意之中体悟到另一个自由毫无束缚的世界。


就是依靠着这样自学以及覆盖面极为广泛的阅读,苏雪林渐渐从内心之中迸发出了一股创作的渴望,她也希望能够通过文字的形式在另一种层面上从这深宅大院的窒息感之中逃脱,获得精神上的舒缓与释放。

1914年,苏雪林的父亲因为工作关系带着一家人迁到了安庆,而苏雪林也终于得以拥有了上学的机会,她成为了当地一所基督教创办的小学里的学生。

但是仅仅半年时间,苏雪林读书的梦再一次被击碎,她跟随母亲离开了安庆,只能够含泪再次放弃学业。读书又一次成为了内心之中不断翻腾的愿望,这一次苏雪林决定做出最坚决的回应。


此时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学院公开招生,苏雪林向祖母和母亲恳求,甚至数次落泪争吵,最绝望之际甚至于想过要轻生,最终还是让母亲屈服,得以顺利前去师范学院报考。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苏雪林珍惜着每一分每一秒在学堂里学习的机会,这是年轻时候的她首次为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抗争,她最终获得了胜利。

不情愿的婚姻

来到安庆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之后,苏雪林终于得以接触到了新思想和观念的狂潮洗礼,她的观念渐渐从单纯对封建礼教的厌恶而转变成了一种思想上更为深刻的批判和抗拒。


但与此同时,她自小就在祖母的教导之下长大,潜移默化对于世俗制度的认同却依旧还是深深印刻在她的心中。新与旧,自由与束缚,两种态度无时无刻不在交织之中汇聚成内心的矛盾,她渴望着成为新时代的女性,但却依旧没有挣脱掉曾经套在脖子上的锁链。

在师范学院毕业之后,苏雪林想要继续读书深造,这自然也遭到了祖母的强烈反对,因为此时家中已经为她张罗了一门亲事,只等她完成学业之后就成亲嫁人。

这对于苏雪林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她像是一只渴望着挣脱牢笼的小鸟,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用这宛若是绳索的婚姻再次让自己扔回泥沼呢?


于是,苏雪林开始了自己第二次的人生抗争,郁结攻心的她还生了一场大病,最终让祖母妥协,同意先升学读书,婚事推迟再议。

苏雪林养好身体之后考上了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院,而那时候的北京正刮起着新文化运动的春风,苏雪林有幸于受教于不少拥有着新思想和境界的教授导师们,更是在毕业之后瞒着父母前往法国留学,想要汲取着更多知识和新观点。

苏雪林始终坚持着要走自己预想的人生轨道,但她内心深处那挥散不去的封建礼教阴影却也令她无法真正摆脱束缚,留学三年之后苏雪林还是回到国内,按照母亲的愿望,同素未蒙面的五金商人张宝龄结婚。


这一场婚姻的开端便只有不情愿的委屈,随后的发展也依旧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哪怕张宝龄同样也是有着留学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夫妻二人之间也仅剩下了貌不合神也离的隔阂。

决不妥协

婚后两年的磨合里,苏雪林依旧无法与丈夫产生任何情谊,就犹如是一杯白开水,无论随着时间沉淀多久也依旧不会诞生出任何酸甜苦辣,只能够渐渐沾染上陈腐的气息。

此时,苏雪林和张宝龄皆是在大学内任教,苏雪林干脆将日子过得同婚前没什么两样,对丈夫不管不问,每天就是奔波在学校和自己的书房内。


随后的36年婚姻生活,就在这陌生人一般的相处之中度过了,他们从未同床共枕,自然也就没有孕育出一子半女。

或许也就是在婚姻这一件事上,当苏雪林妥协之后才恍然发现,错误的开头只能够生出不应发生的过程与错误的结果,因此无论长辈如何劝诫,苏雪林始终保持着我行我素。

1943年,在一片战争的硝烟混乱中,苏雪林开始了几乎贯穿自己后半生的屈赋研究。随后的三十多年时光里,苏雪林为屈赋写下了几十篇文章,通过对前人研究方式的改良,将屈原所有作品进行了详实的溯源和挖掘。


在后来报纸刊登的一篇《屈原研究的新发展》一文之中对苏雪林的研究事业予以了肯定:“苏女士的屈赋研究,竟从发现一些矿苗,挖出‘先秦时代外来文化的大矿藏来,而这大矿藏竟又连通着‘世界文化同源说’的更庞大的世界矿藏的。这不可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大发掘。”

一生钟情于文

除了对于屈赋的研究以外,苏雪林也没有忘记自己年轻时那股想要将灵魂诉诸于笔下的冲动与热情,她同样创作出了不少风格清新的诗词、小说以及评论文章等等。

那曾经令她苦恼和痛苦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她与张宝龄虽然没有离婚,但是多年来的分居,早已令这段婚姻消亡得只剩下一点点隐蔽的痕迹。


“我有文学学术,何必婚姻?”苏雪林102岁那一年终于用这样一句话堵住了旁人对于她这一段婚姻经历的同情与不解。

或许对于苏雪林而言,这一生在文字海洋地徜徉,远远比寻常的相夫教子过普通平凡的婚姻生活要快乐得多,也要安详平静得多。

小结:

“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婚姻与爱情,固然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都是人生之中所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许还是命运长线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但对于拥有着不灭的梦想之人而言,对梦想和信仰的实现,要远远大于一切,甚至于生命。苏雪林将一生所爱都给予了那在童年为她带去欢乐的文字,她活得要比许多人想象得洒脱而勇敢,这才是作为人而言最为珍贵选择。

上一篇:36氪首发 | 聚焦皮肤数字医疗,「优麦科技」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下一篇:近40度高温,幼儿园老师将小孩锁阳台教育,孩子哭喊倍感无助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