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6月26日左右将公布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1-06-14
手机版

6月9日18时15分,随着各考点终考铃声响起,今年高考最后一门生物科目考试结束,全市4.5万名考生顺利完成3天的考试,2021年深圳普通高考圆满画上句号。

根据今年高考的工作安排,广东省高考成绩将于6月26日左右发布,考生填报志愿预计于6月27日开始(准确时间以省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为准)。为禁止各地、各学校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要求,从2018年起,改革高考成绩发布方式,高考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

6月9日下午,2021年高考结束,考生笑容满面地走出考场。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今年是广东新高考改革落地实施首年,高考总成绩满分值依旧是750分,但计算方式有所不同。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门满分150分,以原始分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物理、历史科目采用卷面原始分计分,每门满分100分,并且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个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采用等级赋分,并确定为“一分一档”。为做好志愿填报工作,高考成绩发布后,市招考办将组织召开全市高中学校高考填报志愿会议,印发《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同时在深圳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深圳招考网”和深圳市招考办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信息,进行志愿填报政策宣传解读和指导。

此外,受疫情影响,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深圳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现场咨询会继续以线上的方式举办,将延续现场咨询会的优质服务,搭建高校线上咨询会平台。6月26日至6月30日,招生线上咨询会以“深圳高考咨询”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接入官方直播间、高校直播间、院校展示网站、AI咨询系统、在线咨询系统。咨询内容主要为招生政策、招生计划、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以及往年录取情况等。参展院校招生工作人员在线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咨询服务,为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来个“心理调适方”

填补考后“空窗期”

资深咨询师:家长需理性看待成绩,

积极引导锻炼孩子独立性

高考结束后,有些考生如释重负,狂吃、狂玩、通宵不睡;有些考生失落、焦虑、患得患失;还有些考生因没了学习动力而变得迷茫、无所事事。如何及时调整心态,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为进入大学做准备?龙华中学心理教师、国际心理咨询师吴素娥开出了“心理调适方”,建议广大考生适当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关注当下生活。

适当放松心情 方式切勿极端

考试结束后,高强度的紧张状态会松弛下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学生无法适应。吴素娥认为,此时的考生可适当放松心情,但放松方式不宜极端。

“考完最后一门,考生在体力上会有很强的疲惫感,需要补充睡眠、补充营养。而在娱乐活动上,应选择一些适当、积极宣泄紧张情绪的活动,比如爬山。不建议一整天或通宵玩电子产品。”吴素娥说。通宵会让学生日夜颠倒,不利于身体健康。“有些学生认为高考是为家长考的,考试结束就意味着自身责任结束,假期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无限放松,这就导致暑假结束、大学开学时收不回心。”

通过梳理考生的心理咨询,吴素娥发现,随着高考结束,以前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生活忽然变得茫然无措,没了作业和课程表,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对此,她建议,高考是“中点”而非“终点”。进入大学后,又是人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考生可以在假期做家务、学会管理时间,为大学独立生活做准备。

正常看待得失 注意力关注当下

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消失,相反,许多考生在得知分数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失眠、焦虑、患得患失等情况。对此,吴素娥认为,考生需以正常态度对待,或将注意力转移至当下,用社会实践活动填补这种“不确定性”。

“考完试不建议考生立刻对答案。有些考生对自己成绩十分关注,悬着的心总让自己在睡前想起考试中的种种细节,导致失眠。这种焦虑情绪不是某位考生的特定心理,而是普遍现象。我们要正常对待,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临床实验表明,越是压抑,人们就越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这时候,考生应转移注意力,约朋友逛街,读几本一直想读又没时间读的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方位了解社会,增加人际交往实践。”吴素娥表示。

同时,她建议,考生可结合对未来大学生活的预期做一些活动安排。“选择跟大学专业有关的兴趣点,提前了解专业领域。”吴素娥说。

家长需积极引导 帮孩子建立信心

有些家长在高考结束后任由孩子“为所欲为”,看似让孩子放松,实则不然。吴素娥建议,家长应与孩子共同探索兴趣,给予资源、平台、关注、尊重和包容,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建立自信。

“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可以适当带孩子旅行放松。通过鼓励他们自己选择旅行地、订酒店、定路线等方式,培养孩子独立性,逐步以成年人的方式学会规划生活。从长远看,这有利于他们大学期间合理安排时间。”吴素娥说。

此外,针对大部分家长特别看重高考成绩的现象,吴素娥认为,当成绩出来时,家长首先要理性看待,避免成为“负性情绪输出源”。

“如果孩子想跟家长倾诉,那么,要当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做到共情,不需要讲很多道理,只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吴素娥说,“如果孩子愿意跟同学倾诉,那么就让他们互相支持,因为同学之间是最了解彼此心情的。同时,家长要帮助转移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大声唱歌、看电影、发呆、睡觉等缓解焦虑。”同时,她建议,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缓解学生情绪,则需要联系专业老师咨询。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

编辑:吴俊霞

上一篇:浙江高考成绩及各类别分数线将于6月26日左右发布
下一篇:上海商学院招聘26人,6月20日前报名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