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增温如何影响湿地碳“汇”?中科院团队研究发现功能大幅减弱
不同优势植物功能群湿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净交换对增温的响应。 中科院大气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全球增温对湿地的温室气体“汇”(简称碳汇)功能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科研团队利用最近30多年间超过160个湿地站点实验数据完成的研究发现,目前,湿地是温室气体的“汇”,随着全球变暖,湿地的温室气体“汇”功能将大幅减弱。
这项全球气候变化重要影响研究由中科院大气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包韬博士后与合作导师贾根锁研究员和徐希燕研究员共同完成,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月21日凌晨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他们通过集成1990-2022年间在167个独立自然湿地站点开展的人为增温模拟实验数据,对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对增温的响应开展了研究。
研究团队基于数据爬虫技术和逆方差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目前湿地是温室气体的“汇”,如果全球升温幅度在1.5-2°C,湿地的温室气体“汇”功能减弱超过一半(约减弱57%),也就是说,即使《巴黎协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C以内的目标能够实现,湿地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仍然会大幅减弱。
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湿地优势植物功能群的差异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升温模拟实验中,湿地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不确定性。增温后,在灌木类、禾草类等维管植物占优势的湿地,二氧化碳净吸收增加;苔藓、地衣等隐花植物占优势的湿地,二氧化碳净排放显著增加。不管湿地优势植物功能群如何,增温都促进了湿地甲烷的净排放,因为与低亲和力的甲烷氧化菌相比,产甲烷菌对土壤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同时,本项研究量化了湿地氧化亚氮排放对增温的响应。虽然湿地氧化亚氮排放通量较低,但气候变暖显著增强了禾草类植物(约27%)占优势的湿地氧化亚氮的净排放。考虑到百年尺度上氧化亚氮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因此,即使少量的氧化亚氮排放增加也可能对全球升温产生不可忽视的贡献。该研究还发现,在维管植物占优势的多年冻土湿地,气候变暖会更加显著地促进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净排放,从而对气候变暖产生正反馈作用。
研究团队表示,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6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特别指出,《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未来碳排放空间估算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湿地等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不确定。这次研究揭示出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增温响应的特征以及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也为湿地-气候反馈机制的模拟研究提供了新启示。
据了解,湿地覆盖地球表面积的6%,但储存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有机碳。湿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在湿地土壤中积累。此外,湿地的厌氧环境使得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较慢,所以湿地是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正在显著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候变暖是否会刺激湿地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化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完)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