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学会10个常用Excel函数公式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1、查找重复内容

  =IF(COUNTIF(A:A,A2)>1,"重复","")

  

  COIUNTIF函数用于统计一个区域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先使用COIUNTIF函数计算出A列区域中有多少个与A2相同的姓名。然后使用IF函数判断,如果COIUNTIF函数的结果大于1,就说明有重复了。

  2、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不提示

  =IF(COUNTIF(A$2:A2,A2)>1,"重复","")

  

  COUNTIF函数使用一个动态扩展的引用范围A$2:A2,随着公式向下复制,这个区域会不断扩展,依次变成A$2:A3、A$2:A4、A$2:A5…… ,也就是统计自A2单元格开始,到公式所在行这个范围内,有多少个与A列姓名相同的单元格。

  如果是某个姓名首次出现,则COUNTIF(A$2:A2,A2)的计算结果等于1,如果是重复出现,则结果必定大于1,

  最后再用IF函数判断,COUNTIF函数的结果是否大于1,如果大于1,就返回指定的内容“重复”。

  3、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DATEDIF(A2,TODAY(),"y")

  

  TODAY函数返回系统当前的日期。

  DATEDIF函数以A2的出生年月作为开始日期,以系统日期作为结束日期,第三参数使用Y,表示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整年数。

  4、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

  =--TEXT(MID(A2,7,8),"0-00-00")

  

  先使用MID函数从A2单元格中的第7位开始,提取表示出生年月的8个字符19720516。然后使用TEXT函数将其变成具有日期样式的文本“1972-05-16”,最后加上两个负号,也就是计算负数的负数,通过这样一个数学计算,把文本型的日期变成了真正的日期序列值。

  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是五位数值,只要设置成日期格式就好。

  5、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IF(MOD(MID(A2,17,1),2),"男","女")

  先使用MID函数,从A2单元格的第17位开始提取1个字符,这个字符就是性别码。

  然后使用MOD函数,计算这个性别码与2相除的余数。

  如果IF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等于0,IF函数将其按FALSE处理,返回第三参数指定的内容“女”。如果不等于0,则按TRUE处理,返回第二参数指定的内容“男”。

  6、统计90分以上的人数

  =COUNTIF(B1:B7,">"&D1)

  

  特别注意,如果COUNTIF的第二参数使用大于、小于或是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以及不等于的计算方式时,假如条件是指向某个单元格,就需要用连接符号将比较运算符与单元格地址连接。

  本例中,如果第二参数写成">D1",公式将无法得到正确结果。

  7、各分数段的人数

  同时选中E2:E5,输入以下公式,按Shift+Ctrl+Enter

  =FREQUENCY(B2:B7,)

  

  FREQUENCY的作用是计算数值在某个区域内的出现频率。

  第一参数B2:B7是数值所在区域,第二参数是用于计算频率的间隔。

  返回的结果比指定间隔数会多出一个,因此本例中需要同时选中四个单元格。

  返回的结果分别是小于等于70的个数,71~80的个数,81~90的个数,最后一个是大于90部分的个数。

  8、按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B2:B7,"男",C2:C7)

  

  AV开头的这个函数用法与SUMIF函数类似,作用是计算指定条件的平均值。

  第一个参数是要要判断条件的区域,第二参数是指定的条件,第三参数是要计算平均值的区域。

  如果第一参数符合指定的条件,就计算与之对应的第三参数的平均值。

  9、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2:D7,C2:C7,"男",B2:B7,"销售")

  

  多条件计算平均值。第一参数是用于计算平均值的区域,后面是成对出现的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如果后面的多组条件全部符合,就计算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平均值。

  10、统计不重复的个数

  =SUMPRODUCT(1/COUNTIF(A2:A9,A2:A9))

  

  COUNTIF函数几个高能的应用,一起领略COUNTIF函数的魅力。

  一、不一样的序号

  如下图所示,要在A列按部门输入序号,不同部门的序号从1开始。

  

  在A2单元格输入公式,向下复制:

  =COUNTIF(B$2:B2,B2)

  COUNTIF函数的统计区域是B$2:B2,第一个B2是行绝对引用,第二个B2,是相对引用。当公式向下复制时,就会变成B$2:B3、B$2:B4……一个不断扩展的区域,从这个动态区域中统计B列部门的个数。

  二、计算不重复的人数

  如下图所示,要计算C列不重复的人数。

  公式为:

  =SUMPRODUCT(1/COUNTIF(A2:A14,A2:A14))

  这是一个十分常用的统计不重复数据个数的公式,其中包含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逻辑:

  任意一个数据重复出现N次,N个1/N的和值为1。

  公式中“COUNTIF(A2:A14,A2:A14)”部分是数组计算,作用是分别统计A2:A14单元格区域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运算过程相当于:

  =COUNTIF(A2:A14,A2)

  =COUNTIF(A2:A14,A3)

  ……

  =COUNTIF(A2:A14,A14)

  返回内存数组结果为:

  再使用1除以返回的内存数组,得到以下结果:

  用1除,即相当于计算COUNTIF函数所返回内存数组的倒数。

  为便于理解,把这一步的结果中的小数部分使用分数代替,结果为:

  如果单元格的值在区域中是唯一值,这一步的结果是1。

  如果重复出现两次,这一步的结果就有两个1/2。

  如果单元格的值在区域中重复出现3次,结果就有3个1/3…

  即每个元素对应的倒数合计起来结果仍是1。

  最后用SUMPRODUCT函数求和,得出不重复的人员总数。

  三、提取不重复名单

  如下图所示,要提取C列不重复的名单。

  公式为:

  =INDEX(C:C,1+MATCH(0,COUNTIF(E$1:E1,C$2:C$15),0))&""

  注意是数组公式,编辑完成后,要按Ctrl+Shift+回车。

  

  首先利用COUNTIF函数,在公式所在位置上方的单元格区域中,分别查找C$2:C$15单元格区域每个数据的个数。返回一个由0和1构成的数组,如果C$2:C$15单元格区域的元素在公式上方出现过,结果就是1;如果没出现,结果就古装片是0。

  和第一个例子里一样,COUNTIF函数的第一参数是一个扩展的区域,公式的提取结果会被重复利用。

  再利用MATCH函数,在COUNTIF函数返回的数组中查找第一个0的位置,也就是查找首次出现的数据所在的位置。

  由于数据表的标题行占了1行,将这个数字加1,就是需要提取的不重复数据在数据表中列的位置。

  再利用INDEX函数,以MATCH函数的计算结果作为索引值,提取C列对应位置上的数据。

  这个函数从最后开始往上看,比较容易理解一些哦。

  好了,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些,祝各位一天好心情!

  图文制作:祝洪忠

上一篇:不当网络键盘侠,共享文明网课——泉州五中国际部召开线上主题班会
下一篇:《内蒙古日报》刊发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李树榕文章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