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我的舞台》作文指导及例文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审题训练】

  1. 审关键词:

  ①“我”——指向叙事者和叙述视角;体现课标对“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写作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一般指本人;当然,我们也可以巧妙地借其他的身份,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同学联系《醉翁亭记》,就这样想:欧阳修是文学家,但他被贬滁州期间,主政一方,百姓和乐,他与民同乐,是不是也找到了自己发挥才能的舞台呢?

  ②“这里”——哪里?指向叙事的场景。

  我们可以赋予“这里”很多具体的内涵,比如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发现的兴趣特长“音乐”、“跑步”……比如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找到的价值感……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同学这样写:学校元旦文艺演出,班级要拍课本剧,自己报名却落选了,老师让他做后勤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很强,演出成功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③“舞台”——指向文章的立意。

  “舞台”,从字面上看,指供演员演出的台子;但在这里它还有一种更深层的比喻义,比喻能展现自己才能的活动场所。作文中的“舞台”更多的是比喻义,指能获得知识和能力、增长智慧和才干、能给心灵以净化,思想以启迪的“舞台”。文章要通过叙述描写“我”对精彩“舞台”的不懈追求,表现自己为学、为人、处事的态度,体现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④“也”——指向构思。行文中一定有波澜。

  这是审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容易“掉坑”丢分的点。我们仔细想,它包含着哪些意味呢?

  我们从朗读的重音上做做文章:

  把重音放在“这里”上,读,有什么发现?这是横向的思维,强调地盘的转移,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从意料之中到意料之外,从平常演出的正式“舞台”到能给“我”锻炼、展示、感悟和启示的除正式“舞台”之外的其他任何地方。

  我们再把重音放在“我”上,读,又有什么发现?这是纵向的思维,强调主体的变化,从无到有,原先舞台并不属于“我”,可是,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发生了变化,舞台上有了“我”的位置。

  

  2. 审逻辑关系:

  我们梳理题目,把其中隐含的因果逻辑弄清楚:

  这里也是我的舞台,只是一个结果。

  为什么?

  要通过叙述和描写,让读者看到原因:

  比如,“我”这个别人眼中只会学习不会玩的书呆子,因为迷上了魔方,通过长期的努力学习和练习,把魔方玩得很溜,在班级活动中表演大受师生喜爱,获得了一大批粉丝,获得了学习之外的另一种荣誉感和价值感,找到了另一方舞台。

  再如,“我”是学校球队的替补球员,一直为自己不能首发出场而失意不平,但在比赛中组织协调服务,与队友并肩作战,体会到大家是一个整体,赛场是舞台,场下其实也是“我”的舞台。

  写清原因,文章的内在逻辑就清晰了,就不会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

  这其中,也包含着一种前后的对比关系。也要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3%举报/反馈

上一篇:临沂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通道公布
下一篇:中考百日誓师演讲稿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