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心伴我行 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周芳的成长感悟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2-12-28
手机版

      本报记者 卞 电影先生

      “我来自大山,是被爸爸在路边捡到的。他是个双目失明的农民。国家助学金,又让我圆了大学梦……”日前,在《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出台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刊登的这篇短文《我又可以安心读书了》,洋溢着作者感恩奋进、励志成才的肺腑之言,而作者正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周芳。

      三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2016年7月,获得全国高校“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周芳的成长故事,有坎坷,更有自强。

      1995年初春的一天,刚出生的周芳被遗弃在万安县涧田乡的街边,被前来赶集的周期发发现,心生怜悯的他决心领养她。从此,父女俩相依为命。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原本就患有眼疾的周期发不久后双目失明。为了抚养女儿,他仅凭一根盲杖和模糊的记忆,坚持下田种菜、上山砍柴,摔进水沟、滚落下山的意外时常发生。每回看到周期发浑身脏兮兮、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回到家,周芳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不怕,只要你在学校好好读书,这点苦算什么!”父亲的坚强和安慰让周芳从小就用功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周芳便学会了种菜、洗衣、做饭。2004年,在村委和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作为村里五保户,父女俩搬进了敬老院,从此,周期发不用再为温饱冒险上山下田,周芳的上学费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2013年夏天,当收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父女俩既喜又悲,喜的是周芳即将圆大学梦,悲的是这个家庭显然承受不了上大学的费用。那个夏天,周芳第一次外出打工,但2000多元的报酬依然杯水车薪。关键时候,当地政府的资助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帮了周芳大忙。“针对考上二本及以上高校的贫困生,政府给予我们每人5000元的资助金,大一又得了国家助学金4000元和校级助学金2000元,这些犹如雪中送炭,大一基本就没问题了!”周芳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得益于国家的资助政策,大二大三的学费减免也为她减去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在校期间,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周芳先后获得三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之所以参加‘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活动,也是想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贫困孩子明白,只要自己努力,贫困并不会成为求学路上的障碍,党和政府还有社会会帮助我们圆梦成才。”周芳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父亲对于我,恩情胜似天;党和政府的资助关爱,圆了我的大学梦。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像帮助我的人一样,尽力帮助别人。”说起今后的打算,即将毕业的周芳正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希望能回到家乡的乡镇做名公务员,或者当名教师,回报家乡的同时也能照顾爸爸。”

上一篇:赛马大亨9攻略(赛马大亨9攻略哪里多)
下一篇:莱山区滨海路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