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眼”肖湘生南京“肺结节”专家门诊每月增至两次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我国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约为15.6%。这一现状不但与缺乏筛查有关,更与缺乏科学鉴别肺结节的方法有关。由于所有的肺癌都是从小结节演变而来,10个肺结节患者中约有1个会患上肺癌,如果都能诊断出早期肺腺癌,手术后其5年生存率100%,因此肺结节的诊断尤为重要。

网络配图

如果你也是肺小结节患者,想找被誉为“神眼”的著名肺结节诊断专家肖湘生教授,但一号难求。为缓解挂号紧张的情况,自10月起,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每月门诊增至2次。2019年11月6日、11月20日、12月4日、12月18日四天的下午,肖湘生教授将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6号楼放射科三楼肺结节鉴别诊断专家门诊坐诊。广大患者可以通过中大医院官网、官微等多种平台预约,每次限号36个。

肖湘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导。1978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国内放射学界泰斗荣独山教授,潜心研究肺癌早期诊断,于1981年和1985年相继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国内放射学界第一位博士。1985年进入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工作,1990年成为该科科主任。在他的领导下,长征医院影像科的总体实力不断提高。1996年以肖教授牵头的第二军医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1年被评为以肖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影像学界三个国家重点学科负责单位之一。

肖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项,国家“八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九五”攻关课题4项,上海市自然基金资助1项,卫生局资助课题2项,上海市纳米专项资助项目2项,全军十五攻关课题资助1项,上海市重点课题3项,科技部重点课题1项,大学和医院资助数项。获得中华医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医药卫生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教学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近20人次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交流。主编副主编专著8部,参编各类专著或教科书20余部。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省部级学习班3项。

由于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肖教授曾在许多学术团体担任过领导职务,如中华心胸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介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介入治疗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等40多个学术职务,享受国务院为医药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肖教授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医教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胸部疾病诊断特别在肺癌诊断方面水平很高,他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早期肺癌检出的最优方案;首次提出小叶间隔增生是肺癌分叶的主要因素;最早明确了空泡征的病理基础和它对早期腺癌和肺泡癌的诊断价值;国际上首次明确了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机制和分型,提出典型者对肺癌诊断有特异性;阐明了肺癌动态增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最早报道MR信号模式和点簇状高信号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意义。将国内肺癌的初诊正确率从86%提高到98.2%,是公认的肺癌专家,被誉为 “医学影像学界的福尔摩斯”和“神眼”。介入治疗方面,肖教授在国内外首次通过多种手段证明肺癌血供来自体循环,最早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加灌注治疗肺癌,并治疗肺癌7000多例,将治疗显效率从51.9%~61.5%提高到89.1%;并制定了一套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从2%~8.1%降低到零。

60年代他和其他放射科医师一样,从头到脚什么病都看,15年后,他体会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1978年开始,他将全部精力研究肺部疾病的诊断,近20年来,他更是将大部分精力钻研早期肺癌和肺结节的诊断,显著提高了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肖教授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大力培养人才,他已亲自培养硕士研究生48人,博士研究生54人,博士后4人。目前,这些学生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大部分成了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被授予全军院校“育才金奖”殊荣和“全军科学技术一代名师”。

上一篇:全国优秀教师余崇林教授的故事,听他的课,还需抢座位
下一篇: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虹:在肝病研究上不断前行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