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桥重阳庙会缘起沪闵路丨乃清叙史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闵行区文史专家张乃清长年研究闵行乡土历史文化,其著有《百年沪闵路》《海派乡土文化》《20世纪上海乡土图像》《上海闵行英烈》《沪谚新编》丛书等。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2023年重阳节再见“颛桥糕会”,人们又想到吃桶蒸糕了。如今,“颛桥糕会”年年办,己经成为上海市级重阳民俗文化主题活动。100年之前,颛桥镇上首次创办的重阳庙会享誉四方,但唱主角的不是桶蒸糕,而是尚未通车的沪闵公路。100年前的“抢占风头”1922年入秋时节,眼看沪闵公路将基本筑成,长途公交线通车在即,颛桥老街商界人士争相赶到镇东首,前去观看新建的颛桥汽车站,了解工程进度。当时,颛桥老镇的东西大街竟然“横跨两个县”,市河以南和北街的东半街以东属上海县颛桥乡,市河以北和北街的西半街以西属松江县颛桥镇(直至1948年合并为上海县颛桥镇)。老街上业态丰富,可惜外出交通不便,沦为僻壤之地。1923年沪闵公路长途公交线通车有了沪闵公路,这里往东可直达上海城区,往南可直达黄浦江畔,“身价”随之大增。颛桥商界人士议论纷纷,此时稻米已经收割,农事进入“秋落档”,而乡人大多从来没有逛过“公路”,甚至没有看见过“汽车”,必定想来看看奇观景致,若是趁机在老街上办个大型“节场”,四乡农民自会来“轧闹猛”。何况,沪闵公路已连接城乡,说不定城里人也会来“看闹猛”。北桥镇凭借明心教寺的声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举办庙会,因此名声响,人气足,生意兴隆,而颛桥镇上虽然有庙,但是香火不旺,因此历来没有聚人气“节场”。如果借沪闵公路即将开通的时机创办一个“节场”,必定能为颛桥商市带来人气。为此,东面颛桥乡和西面颛桥镇的商界很快达成共识,趁势抢占风头,决定在当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联手隆重举办一次大型“节场”,号称“颛桥重阳庙会”。镇上各家店铺立即备足货源,大做广告,商会广泛联络各地客商前来设摊,邀请民间戏班前来助兴。乡人喜欢“轧闹猛”,此举果然见效。颛桥老街首次“重阳庙会”持续热闹了三天,沪闵公路未曾通车即成为人们必游的观景,老街上人流如潮,商家生意兴隆,乡人齐声叫好。颛桥重阳节庙会的“抢风头”之举获得成功,强烈刺激了沪闵公路沿途各镇商界,于是纷纷仿效,各施高招,凭借沪闵公路来促进地方发展,以致公路未曾通车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100年来的“九九重阳”秋天是农业收获的黄金季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有长久和长寿的含意。本地有民谚:“重阳不吃糕,老来无人邀”。重阳节家家制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颛桥人以自制桶蒸糕为主,由糯米粉和大米粉混合,筛粉入桶,上灶蒸熟,品种有蜜枣、红豆、核桃仁、红枣、葡萄干等。20世纪80年代城乡物资交流会近100年来,颛桥老街每年都组织举办“重阳节庙会”,虽然本地没有著名寺庙,但商家自有办法汇聚人气,百姓乐此不疲,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地方俗节。20世纪60年代起,“庙会”改称“城乡物资交流会”,民俗文化活动依然持续活跃。当今,重阳节又为敬老节,各单位团体组织为离退休老人祝寿,子女购买重阳糕孝敬父母,已成新风俗。颛桥糕会自2008年起,颛桥镇连续举办“九九重阳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从2015年起提升为上海市级重阳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定名“颛桥糕会”。(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举报/反馈

上一篇:家校社多向奔赴、协同育人,奉贤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区
下一篇:上海考成考大专试题难吗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