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理解重点考察篇目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选文的第一自然段开头一句以环境来表现人物的处境、心情,不仅点明了季节的特点①,落叶的生命逝去的状态正和我此时的心境相吻合②。紧接着作者又转入到对母亲的描写,当看到儿子在呆呆地看着窗外的落叶,母亲挡在窗前——她多么理解儿子啊,她知道儿子此时的心是如此的脆弱、敏感,她阻止儿子看一切消极的东西,她希望把儿子从痛苦中解救出来,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大事。所以,这一环境的描写也推动了下文母亲想带儿子去看菊花的情节展开③。

  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个理解儿子、极度隐忍、小心翼翼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让儿子接受现实并且鼓励儿子勇敢地活下去是母亲愿望。这个愿望母亲没有看到,但是史铁生在一遍又一遍咀嚼自己的痛苦中,终于想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求成的事”,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命。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菊花盛开的情景,依然是借花喻人。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颜色的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我去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母亲这“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现实已经这样了,未来还长着呢,儿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正值壮年,你的路还长呢,更要坚强起来啊。

  她要告诉儿子面对生活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

  第一题:考察环境描写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地点;②渲染氛围;③烘托人物;④推动情节发展

  【参考答案】衬托“我”孤独、痛苦的心情【烘托人物形象、心情】;象征“我”的生命也如这树叶一样凋零【烘托人物形象】;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不让“我"看落叶做了铺垫【为后文内容的展开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了悲凉伤感的气氛。【渲染氛围】

  第二题:考察人物描写的几个角度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外貌(神态、肖像,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动作、语言、心理……

  答题格式:指出描写方法——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这是神态描写。【指出具体描写方法】“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爱,【结合内容具体阐述】细腻地刻画了母亲在自己病重期间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无私与伟大,【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征】暗含着作者的懊悔与感动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第三题:考察句子的含义

  两个没想到写出了我复杂的情感。没想到母亲病成这样,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懊悔、自责、愧疚。没想到是诀别是作者内心的悲伤、遗憾。

  【参考答案】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对母亲不够关心而懊悔。

  第四题:考察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如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振作起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烘托人物性格、暗含人物品质】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我”和妹妹现在已经成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而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两个确立”主题教育·学知研习
下一篇:“研”途相伴,一战成“硕” 安徽中医药大学暖心助力考研学子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