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大学校长?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漫画/王启峰近日,先是浙江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的任命遭该校校友会联名反对,再是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累别”该校校长职务,让国内公办大学校长的直接任命制饱受质疑,同时引发了关于校长选拔标准的争论。

  “学者懂学术,懂不懂管理呢?”

  近日,一封题为《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公开信出现在新浪微博上,信中罗列了重庆大学原校长林建华不适合担任浙大校长的三个理由。

  此前,浙江大学全球校友会多名负责人曾联合公开发布校长选拔标准,包括人选应为国家级院士、年富力强,甚至在官场可“长袖善舞”等标准。此后,浙大校友会负责人否认拒绝林建华接任浙大校长。

  国内的大学校长一般为直接任命制,大学没有选拔和推举权。据了解,教育部直属的76所高校,其中30多所正局级高校校长由教育部直接任命,另外30多所由教育部提出任命意见,由中央组织部任命。在行政序列中,中国的大学校长属于高级干部,根据所服务院校的行政级别,校长也享有相应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但国内大学校长的任命并非无迹可寻,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学而优则仕”。北大校长王恩哥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权威;49岁接手清华的校长陈吉宁为环境科学一流专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是我国第一代高分子学博士。

  所处西安的大学,其校长也具备类似特征: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控制专家;西北政法大学现任校长贾宇及前任校长陈明华,都为国内刑法学界著名权威专家。

  “当校长不是一场学术考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目前教育部的任命倾向于‘学者治校’,但学者懂学术,懂不懂管理呢?”

  学术、管理一肩挑

  北邮校长“喊累”辞职

  学术权威和高校管理,对于如今的大学校长来说,孰轻孰重?

  近期的校长换人风波中,引发争论的还有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他在今年本科生毕业典礼讲话时称,由于过度透支身体,一场大病让他失去通宵达旦工作的资本,不能再像过去一肩同时挑起学术、管理两副重担。于是他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再连任北邮校长。

  比起“北邮校长”,方滨兴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头是“中国网络防火墙之父”。他也兼任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主任和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信息协调办公室主任。

  实际上,方滨兴不是第一个“喊累”的校长。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在一次会议上称:“中国的大学校长是世界上最累的校长”。他说,因为大学的内部治理,存在决策权力、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不清晰等问题,在中国的体制设置下,往往是权力决定责任,谁的权力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他说,从学生生活管理、到学生住宿、学生食堂、教师住房、教职员工子女入托,都是校长们必须管的事。

  理想的大学校长

  应是教育家而非仅是学术权威

  理想的大学校长应该什么样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答案是:首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第二,应是社会道德的楷模;第三,是大学使命和教育理念的坚守者;第四,是一所大学学科宏观布局的总设计师。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校长的职责是管理而非学术,“不发表论文、不带研究生、不出书,拿出全部精力办好大学。校长是杂家和管理者,不一定是院士,不一定在他的学术领域有多大的建树,但一定要懂教育、懂管理、懂人生、懂社会,‘四懂’人才比院士和科学家当校长强得多。”中国人民大学前任校长纪宝成说,大学校长应在“学术立校、教化树人”上下工夫,守护大学的职能和使命,弘扬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的大学精神正从近代的辉煌走向没落。近年来,有关大学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学术腐败、道德失范,个别高校负责人因犯罪而锒铛入狱……大学精神的缺失,让各方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如前文提及,浙江大学各界校友提出对校长的“要求”,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是对大学精神的捍卫。

  那么,大学校长应该怎样产生,是任命还是公选?其实,2012年初,教育部曾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校长。

  熊丙奇认为,公选校长是大势所趋,应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组建理事会。“在选拔校长时,设立对理事会负责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公开选拔校长,然后提交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这样做,既体现了对教育管理职业化的要求,也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延续和传承。”熊丙奇说。

  但公选仅为第一步。有人说,南方科技大学推行的“自主办学、教授治校、自主招生、学术自治”的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丝新气象。但在熊丙奇看来,南科大的改革离成功很遥远。

  “一个有大学精神的学校,它的师生应当敢于批评时局,有自己对于时代的意见和看法。它的教授应名扬海内外。”熊丙奇说,“校长,一定不是体制内任命的,因为好的政治并不能催生出一流的大学。”

  与今天“40名教授争一个处长的位置”不同,教育家竺可桢曾说:“余对浙大校长一职实已厌恶万分也!”然而,他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一所普通院校崛起为“东方剑桥”。

  这被看做是当代校长和教育家的差距。在熊丙奇看来,前者都是想要当官,后者是以人才培养为终极目标的。而理想中的大学校长,应该是一个教育家。

  >>延伸阅读

  “官本位”滋生高校腐败

  一份“中国大学校长公众认同度调查”显示,3311位受访者中,69.87% 认为中国现在的大学校长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熊丙奇断言:“部分大学校长,逻辑思维基本就是个官,用官场思维去管理学校,让现在的大学名存实亡”。

  有人说,根本问题在于高校行政化。事实上,“高校行政化”近年一直遭到诟病,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

  另外,近些年来高校职务腐败也频见报端。今年4月底至5月末,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校长邹世凌、四川理工学院院长曾黄麟、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因涉嫌在基建和医药领域严重违纪,先后被纪检部门调查。

  再如不久前,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文斌涉嫌严重违纪被江西省纪委调查。

  我国反腐问题专家、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认为,这也是我国高校行政化的结果,是“官本位”体制造成的。高校的行政化等级里面,从校长到院长、系主任再到普通员工,行政距离过大,外部监管的缺失和内部监管的疲软,容易使高校一二把手的权力缺乏约束而走向腐败。

  ■ 本报记者刘斌

  (原标题: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大学校长?)

上一篇:朱家角镇基础教育资源规划(深度解析)
下一篇:初级会计职称要继续教育吗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