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发布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截至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已有来自1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与会。为介绍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昨天上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9月8日,一家雅万高铁建设单位的中国和印尼员工与一列高速动车组合影。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7月26日,在莫桑比克一所学校,学生们受益于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这一项目旨在为上万个偏远村庄接入卫星电视信号,助力非洲民众联通世界。

  

  4月12日,在中亚地区首家鲁班工坊——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鲁班工坊内,塔方教授向学生演示钢管裁切的注意事项。

  

  图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3号码头。

  数说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务实合作

  (2013年到2022年)

  双向投资成果丰硕

  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

  贸易合作量增质升

  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实现年均6.4%的增速。这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在共建国家的承包工程年均完成营业额大约1300亿美元,建设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有效改善了东道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了互联互通水平。

  形成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白皮书指出,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硬联通”方面。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

  “软联通”方面。与共建国家持续深化规则标准等领域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7份标准化合作协议,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心联通”方面。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已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设立了“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打造了“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等一批“小而美”合作品牌。

  贸易投资方面。与共建国家积极发展互利共赢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成功举办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倡导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基本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丛亮强调,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引领构建了全球互联互通新模式、引领开辟了共同繁荣发展新道路、引领探索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新方案,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白皮书提出,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走深走实?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指出,未来将重点从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产供链合作新水平、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开拓经贸发展新空间这四个方面入手。

  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方面,扩大和便利优质商品的进出口,办好重大展会,深化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多措并举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升与共建国家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在提升产供链合作新水平方面,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运输效率,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与共建国家商建更多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促进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保障“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方面,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和“小而美”项目建设,帮助共建国家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民生福祉。促进投资建设运营综合发展,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同时,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与各国共享发展红利。

  在开拓经贸发展新空间方面,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高质量实施RCEP,加快规则、规制、标准等对接。同时还将支持港澳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重要的功能平台。深化绿色、数字等领域合作,与共建国家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届高峰论坛将凝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最大合力

  白皮书介绍,中国分别于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起携手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最大合力。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李克新表示,过去十年来,中国同广大合作伙伴一道,搭建起了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引领、以双边、三方、多边合作机制为支撑的复合型国际合作架构。本届高峰论坛将成为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逐年扩大,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同30多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同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地区组织的发展规划协同增效。

  李克新指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充分证明“一带一路”不搞封闭狭隘的小圈子,超越了地缘博弈的旧思维,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是真正惠及各国人民的“发展带”“幸福路”。

  据悉,本届高峰论坛期间的活动包括开幕式,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三场高级别论坛,以及关于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的六场专题论坛,同时还将举办企业家大会。

  中方将同各方一道,以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果,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请扫二维码阅读白皮书全文

  共建案例

  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提供新机遇

  

  陕西西安首趟中老铁路(西安至万象)国际货运列车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资料片)

  从2021年12月开通以来,中老铁路客货运输提质增量,到今年9月初累计发送旅客超209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2536万吨,这条当地民众心中的“黄金大通道”正在为老挝乃至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也为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经贸合作方面,我国25个省份开通了中老铁路的国际货运列车,运输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大幅增加了两国经贸往来,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

  在互联互通方面,中老铁路使老挝真正成为“陆联国”,使更多产品能够在中国、东盟各国以及欧洲各国之间方便快捷运输。

  在民生福祉方面,中老铁路开行以来累计招聘老挝员工3500多人,在物流、交通、商贸、旅游等行业间接为老挝增加10万余个就业岗位。

  中欧班列: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完善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构建起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形成了“海陆互联、多向延伸”的空间布局。截至9月底,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运送货物占中欧贸易总额比重从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同时,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欧班列具有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在开行初期以数码产品为主,目前已扩大到53个大类、5万多个品种产品。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在国际物流运输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行实现了逆势增长,年均增长26.3%;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被誉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

  此外,推动了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欧班列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累计运送货物超过3000亿美元,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邮政专列”以及“班列+园区”“班列+口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产业、贸易、投资、就业等方面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大量发展机遇。

  专家解读

  “一带一路”广受欢迎

  中国做对了这三件事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使世界成为互联互通的整体。“一带一路”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因为中国做对了“三件事”。

  首先是自主的战略转向。近代以来,中国一路探索,重新校准了自身方位,转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环流”。中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而是全球超级发展中国家;不是一般的金砖国家,而是全球领导型国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重塑了全球化红利,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

  其次是正确的具体操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一直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标为指导和引领,美西方既无法反对,也无法超越,只是质疑中国能否做到。十年来,“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再到高质量发展的三步转型,既顺应了新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又为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从开放包容的全球化体系,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追求,也在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中形成了志同道合的效应。

  第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的逻辑是立己达人——在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发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助力世界共同的现代化事业。“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媒介,中国经验是可分享的,不是修建孤零零的公路、铁路,而是天上、地上、海上、网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建立统一大市场,带来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幸福。

  (原标题:《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发布“发展带”“幸福路”真正惠及各国人民)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吴娜 白波

  流程编辑:U031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上一篇:高淳桠溪:重阳敬老 爱心义诊志愿服务进村组
下一篇:高校教师在美术馆看展时不幸坠亡,家属:护栏仅87厘米高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