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大学生”走红,自嘲之余是在呼吁更多关爱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赵斌(安徽大学)“我伸个懒腰,脖子扭了……”“吃刀削面,太好吃了激动大了,心律直接飙到二百”“跑个八百累得气喘吁吁,丧失半条命”。据统计,仅2023年9月一个月,郑州一家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1700多名18到25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大学生。而这些“一碰就碎”的大学生自嘲自己为“脆皮大学生”。实际上,代表着社会新鲜血液的青年大学生本该是体魄强健、精力充沛的代名词。现而今,大学生群体为自己贴上“脆皮”的标签,这折射出一种习惯性自嘲的社会现象,其背后也暗藏着大学生群体对现实的呼吁。近年来,“摆烂”“躺平”“特种兵”等一系列带有标签性质的词条层出不穷。表面上看,大学生群体在以标签彰显其独立性,划分同其他群体的界限。事实上,这是在发掘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共性的同时,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与自嘲,其间暗含着这一群体的相关的诉求。在“内卷”现象铺天盖地的当下,不必要竞争的泛滥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群体的抵触情绪,在“卷不过”的社会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大学生们逐渐选择“躺平”“摆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许多大学生的人生信条,受限于时间与经济等诸多原因,一天游遍一个城市的“特种兵”旅游应运而生。由此可见,在“调侃”之余,标签性的词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大学生群体的现状与对当下现实的诉求。“脆皮大学生”正是对现实有诉求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调侃”。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当下,大学生群体的体质是呈向好趋势发展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脆皮大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睡眠与情绪之上,此前用来举例的因脆弱而易受外伤的事例事实上并不常见。所以,现今的“脆皮大学生”的脆弱应当更多地归结到精神领域。失眠问题严重、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才是“脆皮大学生”群体的代表。那么,衣食不愁的大学生为何会陷入精神上“脆皮”的困境?其间是两大问题在作祟。进入21世纪,为提高国民素质,国内高校逐步落实扩招的任务,大学生群体的数量远超过去,含金量也由此下降。但如今,社会竞争加大,岗位与专业不匹配的现象,足以让急需就业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失眠。与此同时,自媒体平台上展现的高学历、高收入案例,又让难谋出路的大学生再次“破防”。面对诸多社会现实与当初憧憬存在的割裂,无奈且无力的大学生只得为自己贴上“脆皮大学生”的标签以求自保。身体上“脆皮”只是表象,也应当是少数现象,精神上的“脆皮”才是真正关键性问题。“脆皮大学生”表面上是自嘲,实际上是大学生群体的自救。大学生群体因何“脆皮”?不甚友好的现状与竞争激烈的现实是根源所在。坦然接受固然是无奈之举,但是坦然之余用标签的方法自嘲,呼吁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群体有更多的包容与关爱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社会各界愿意为“脆皮大学生”伸出援手,一切的自嘲便不再有“暗含义”。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脆皮大学生”不再“脆皮”,自嘲也永远只是自嘲。举报/反馈

上一篇:「红色传承看赣州」抓“龙头”舞“龙身” 江西宁都红色资源保用并重开新局
下一篇:研招自主命题考试采取网上评卷,海云天科技为考试信息化按下加速键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