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上大学课程啥体验?武汉大学在高中开了“先修课”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5日讯(记者杨枫)在高中上大一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5日,记者从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了解到,本学期起,武汉大学在该校高一年级开启了“先修课”,先修课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不仅涉及经典名著的导读和讲解,还涉及古希腊哲学、物理、生命科学、数学及科学方法等领域。课程旨在对高中生进行启蒙性质的通识教育,打开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的核心及一般通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武汉大学教授在为武昌实验中学的学生们上先修课。“从开学到现在上了两次人文社科的课程,短短80分钟,我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了解了何为经典、为什么读经典等问题,并进而对阅读经典、剖析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校高一(14)班学生张立欧说。让学生感兴趣的还有课程的授课方式。高一(6)班郜悦章说,先修课除了老师的讲授外,还采取小演讲、小组讨论、小论文等互研式的大学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我们不仅读懂了何为经典,也收获了一种思维模式,大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对高中生大有裨益。”短短两节先修课,已让学生们大呼过瘾。武昌实验中学课程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先修课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包含12部经典名著,其中既有大家相对熟悉的《论语》《红楼梦》等,也有相对陌生的经典,比如希罗多德《历史》、柏拉图《斐多篇》等,《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涉及古希腊哲学、物理、生命科学、数学及科学方法等领域。本学期十六个课时,武汉大学为实验学子送上了《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学生们收到的教材和精美礼物。《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内容纵古今,横东西,意蕴深远,但授课教师能精准把握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不一味地去追求从理论层面对经典进行解读,更加关注的是课程的核心问题“如何成人”。教师会带领学生关注与“成人”相关的一系列关键词,同时尝试将经典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消除学生对于经典的畏惧感。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门“帮助完成人生转型的导引课”。通过经典悦读之导引、人格养成之导引和心灵提升之导引,帮助同学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从独立完成工作转换成小组合作,从等待答案转换成主动寻找答案。“课程中既有同学们自己发现知识的过程,也有和老师交流讨论的过程,这是很理想的大学学习方式。”首次课上,为同学们授课的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刘春阳教授。短短两节课,教授亲切自然的教态、渊博丰厚的学养、幽默耐心的讲解为同学们带来了无比惊艳的体验。“教授从《大鱼海棠》中的传统文化印记到《红楼梦》里的爱恨情仇,从中西方同时代同理念下不同戏剧作品的碰撞到“反艺术”艺术家对古典审美的反叛与质疑……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记载人类所有意义的博物馆,流连于琳琅满目的珍宝之间,无法自拔。每每铃声响起,只怨时间太快,却又忍不住开始期待下一次相遇。” 高一(14)班学生余映潼说。【编辑:赵可】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举报/反馈

上一篇:第34届上海旅游节首次移师黄浦江边带来满满“回忆杀”
下一篇:投资2亿元、可容纳学生3000人 上街区首个民办高中今日奠基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