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火焰蓝”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3-06-25
手机版

  他潜心专研,是管理教育的“金牌教头”;他刻苦训练,是队员眼中的“不倒红旗”;他忠诚使命,是遂行任务的“救援先锋”。他就是云南省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思茅中队分队长叶永增。

  

  叶永增出生在云南省南华县,父辈们都曾参加过人民解放军,经常为他讲述党领导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自幼他的心里便埋下了爱党报国的种子。2010年,怀着对橄榄绿的向往,在高中毕业时叶永增第一个报名参军。服役期间,他靠着不服输的性格,在各类比武和演习任务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个人荣获三等功3次、带领班级荣立4次集体三等功、嘉奖12次、优秀士官4次,优秀士兵2次、优秀义务兵1次。多年在部队的磨砺,锻造了他坚毅的品格和敢为人先的担当,面对队伍转制后遂行综合应急救援任务,他主动担当作为,肩负起各种训练的培训和教学任务,靠着不服输的钻劲和倔劲,他成为了指战员心中的救援尖兵。入队以来,他始终把“职责在岗位,关键靠实干”作为入队格言,牢记岗位职责和职能使命。

  

  

  入伍之初,叶永增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尖兵”。从基础体能开始,他总比别人更努力,别人跑3000米,他跑5000米,哪怕是慢一点,也咬牙坚持;课余时间,他总会在其他战友休息时加练,器械、俯卧撑、仰卧起坐,大冷的冬天常常是汗流浃背······没有汗水是白淌的,付出总会有收获。他凭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拼搏,在入伍第三年,就代表中队参加总队比武,并取得了集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牢记使命,遂行任务中彰显主力地位

  

  

  (救助蛇鹰)

  自担任中队分队长以来,面对队伍转制后新体制、新任务和新人员组成的实际,原本落后的训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队伍建设需要,这使他产生了极大的本领恐慌,为固强补弱,他努力补课赶超,通过主动学习和虚心请教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截止至今,他已经取得体能教练员、ISARA地震救援教官证书、绳索救援中级等证书。日常中,他努力做到在训练中当先锋,在理论学习上作表率,不断在点滴中摸索训练方法和路子,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认真传递给中队指战员,为中队专业训练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他还深入学习应急救援理论,积极探索地震救援等新科目组训方式,撰写学习体会累计10万余字,整理各类教案10余份,充分发挥“种子”和“酵母”作用,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带领中队人员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

  刻苦钻研,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在扑救玉溪江川火场时,周边多为高山地形,坡陡且多以硬石为主,这与普洱市地形有着极大差异,给扑救森林火灾增加了一定难度。在他带领消防员进行的几次高山水泵架设训练过程中,虽然实现了山顶出水,但他发现架设过程时间过长,不利于森林火灾的及时扑救。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每次高山架设水泵后他都会在脑海中回忆整个过程,在每个环节中找寻不足,与骨干和消防员共同探讨问题所在,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总结经验、改善环节、探索方法、提高效率,集体研究了针对不同高山地形的5种水泵架设模式以及安全保障措施,能够在有效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高山水泵架设效率。

  叶永增说到,“低海拔地区调试好的水泵性能上在高海拔地区会受到影响,受火场各类因素影响,需要对水泵进行调试,才能使水泵发挥最好的性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以队为家,平凡工作里发挥表率作用

  

  

  还记得2017年6月,中队上下正在全力备战比武考核。两名队员在训练中不慎受伤,由于中队在位人员少,突然的减员一下子让中队无法达到考核最低参考比例。面对这种窘境,中队长思来想去还是联系到身在楚雄老家的叶永增。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叶永增毫不犹豫地决定归队参加考核,一个小时后就坐上了归队的列车。中队长清楚地记得,他和其他队员一样,内心充满着钦佩和感动。在随后的考核里,中队官兵团结一心,奋勇争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叶永增身上多的不只是兵龄,还有那越来越深重的家国情怀。他在私下里和笔者聊天时也多次提及:“我也渴望与家人朝夕相处,只是身着戎装,担负使命,渐渐体会到‘职责’两字的分量所在。”

  叶永增是我们身边真实的写照,也是无数消防员的一个缩影。深情却不能久伴,厚爱却不敢多言,作为中队资历最老的消防员,他毅然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中队。这种奉献的背后,正是家国情怀催发的如山使命。

  

  原标题:《最美“火焰蓝”|叶永增:扎根基层的全能型骨干》

上一篇:初中如何学好数学?数学满分技巧有哪些?
下一篇:新高三学生如何准备24高考?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