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交大博士王言博:娶学妹抱萌娃,拿国家大奖,曾打3份工养家
家庭,是一个可以让人休憩的温暖的港湾,事业,是一个人养家糊口的必须的方式。
在家庭和事业面前,很多人都无法取舍,陷入两难,以事业为主,那么忽视了家庭,忽略了家中妻子儿女的感受,但是以家庭为主,事业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慢慢的支撑不起家庭的发展。
如果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那么家庭可以成为事业的依靠,事业也可以成为家庭的润滑剂。
很多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把控这个天平。曾为首富的马云就公开感叹,因为事业,错过了儿子的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便送到了外国。可有人就权衡利弊,把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堪称典范。
他,就是25岁的上海交大博士王言博。
王言博出生于充满文化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高中的文科班老师。深受父亲的教诲,王言博经常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学习着知识。他失去了同龄人玩耍的快乐。
可付出终会有回报的。王言博的努力得到了付出。王言博考上了他父亲所在的学校,但是他出乎意料地选择了成绩普通的理科班。
虽然在分班之后,王言博被分到了尖子班,但是他的成绩并不突出,只有英语成绩名列前茅。
可惜好运有时候并没有完全站在一个人的身边。王言博高考发挥失常,没有把自己真正的水平发挥出来,他考入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虽然在其他人眼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高校,但是同比他的同学就显得有点落后了。
高考的失利给了王言博努力的动力。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接下来的本科四年学习中,王言博努力拼命地学习,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成绩和其他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成为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优秀学生。
本科毕业后,凭借着保研夏令营全国第一名的身份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本科顺风顺水的他来到交大一时迷失了方向,跳过研究生直接读博的他瞬间有点不适应。
好在他的博士导师及时地开导着他,在博士导师的指引下,他从不确定的方向里找寻着自己努力的追求方向。
王言博充分利用时间,刻苦努力钻研,在sci上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其中最另外震惊的是,
短短的二个半月便审核通过了一篇论文。
在学习上顺风顺水的王言博,在生活中也早早的收获了爱情。
王言博在大二的时候第一次邂逅他的妻子。当时他的妻子刚刚入学,是她的学妹,而王言博也顾不上过多地去考虑,而是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和钻研中。
真正让王言博陷入爱河的是几年后的日本访学生活。在日本访学的王言博又机缘巧合地遇见了赵莹。
两位原先就见过但是并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在异国他乡变得亲密了起来,慢慢的相处下来,王言博慢慢对赵莹萌生了爱意。
不久,王言博便鼓足勇气向赵莹告白,而赵莹却早早地对王言博产生了情愫,只不过碍于女生的身份没有去挑明。彼此确认了关系后,王言博便携手赵莹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无奈婚后的生活和婚前的生活大不相同。以前王言博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钻研上。但是婚后却还得考虑最基本的生活,柴米油盐逐渐走进了王言博的生活。
妻子怀孕后,王言博又不得不腾出大量的时间来照顾妻子。但是科学实验没有办法停止下来,为此他专门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便起床去工作和科研。
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孩子的成长,王言博又不得不赚钱养家,在每天科研和照顾妻子的日常后,便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兼职。最忙的时候,王言博同时兼职了三份工作。
不过繁重的工作,并没有影响到他在科研工作中的进程,还屡获国家大奖。
王言博婚后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和幸福,结束每日的繁忙工作后,妻子总会做好吃的食品在家中等待着他。
他也非常幸福地等待着每日早点结束工作。
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中。陪伴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王言博和妻子幸福的生活着,他用自己的努力权衡着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还是对事业的无奈。为了给予家庭的幸福,为了提升家庭幸福的质量,很多人不得不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的妻子儿女,远离自己年迈的父母。
除了事业距离的无奈,还有人无奈于事业的繁忙,其中不乏有很多需要出差,甚至在紧急时得加班工作。而到了家里之后,除了吃饭剩下的就都是累得虚脱的身体。
有些人在家庭里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年轻人在结婚后,搬进了城市里,远在乡村的父母则坚守着自己的村庄,更多的时候,虽然子女邀请父母进城,但是城市的嚣杂和快速的生活方式,压榨着习惯乡村慢节奏生活方式的父母的幸福。
家里,只剩下了妻子,而妻子也是忙于自己的事业。白天甚至不回家,只有晚上下班之后才回家休息。家庭,成了繁忙事业的休息地。而子女,则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开始了寄宿式的学习生活。只有在周六周日才利用网络的便利进行沟通交流。
幸运的是,相关的立法机构和很多有远见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开始从根源上解决。
他们坚决反对996的上班方式。尽管996被一些企业家追捧。国家也开始大力提倡合理的工作时间。
加大对企业的管理,和对加班费用的强制要求。合理的规范入职时的合同信息。从法律根本上保障了员工们的基本权利。
现在,有不少地方出台了工作圆满几年便可以申请回调回自己家乡的政策,但这仅仅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福利,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人人都可以同时兼顾着家庭和事业。在那个时候,你会看到自家孩子学习走路,学习说话的有趣阶段。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主网时间揭秘!博士出手了!正式宣布6月28号中将发生的主网讯息!
下一篇:“粽”情端午│辽宁省科技馆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