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人数预计超500万?报录比扩至4:1?网友:考得好不如生得早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三天前,研招网刚官宣了23考研日程表。今天,#2023年考研人数预计超500万#就喜提榜一。

  

  其实这已经不是23考研人数的话题第一次上热搜了。早在今年4月份,某机构的《23考研年度报告》就已经预测考研报名将超520万人,并表示这只是保守的估计。

  于是有网友对今天的热搜表示:大胆一点,700万!

  

  从2021-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来看,2022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占比为40.78%,相比2021届上涨6.57个百分点。

  

  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应届生求职数量远大于市场实际所需,再加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完全匹配。尤其是各行业的头部企业,更加倾向招聘高学历人才,很多优质岗位的学历门槛基本都是硕士,关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也表明了这一点。据《2022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白皮书》显示,有54%的受访大学生希望毕业后继续升学深造,提升自身价值。

  所以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考研大军,如果某一年的考研人数比肩高考人数也不足为奇了。

  考研人数增多,国内各大院校也在扩招,预计23考研录取人数将超过130万人,但是扩招的速度却远比不过报名增速。23年考研的报录比将扩大至4:1,而21年考研的报录比还是3.37:1。头条博文所配视频中的“平均每四人中三人落榜”,不免会让人心中一颤。

  

  难怪有人说,当下的每一年都是考研最简单的一年。

  近几年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考研大军,催生了异常火爆的考研经济产业链。

  今年5月初,湖州为招才引智,推出了国内首个“考研新城”。

  

  湖州吴兴区向来当地备考的大学生提供免费公共课、免费自习室、免费辅导讲座等公共服务,四人间宿舍的一个床位每月450元。为了吸引学生过来,他们还准备了6个月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还推出了聚人研习室的付费项目,费用从最低的月卡389元到最高的年卡2999元不等,涵盖了公共课、答疑等考研综合服务。

  这一举措对于当下的考研热无异于抱薪救火。不过,如果能获得这样的备考机会,也算是性价比很高的一种方式了。毕竟,有些考生还没有踏入初试“战场”,就已经把读研一年的学费花出去了。

  考研竞争愈发白热化,因此很多考生会选择增加备战时间来提高高分几率。据统计,23考研学子的备考时间已经从22考研的12个月拉长到了22个月。这么漫长的战线,对个人的时间规划、复习策略、自制力、自学能力等都是不小的考验,于是便催生了早鸟班、半程班、全程班、冲刺班等各式各样的考研培训班以及超过百亿规模培训市场。

  然而,各机构的收费却有很大的差异。据悉,不少考培机构都会开设复试保过班,价格普遍在上万元左右,最贵的甚至要花近10万元,像这样的天价培训班还不在少数。

  前段时间的一篇报道称,某机构靠着免费的学习资料、虚假宣传、找兼职的在读研究生,只用了4年时间,老板就在浙江买了套房,存款也超200万。除了机构之外,头部的考研KOL甚至已经可以月入十几万。

  在一片红火的考研热潮中,有人卷到飞起,有人赚到“原地起飞”。

  国内考研,总不能所有专业都卷吧?

  不好意思,22年考研初试没有任何专业的国家线下降,甚至一向冷门的历史学都上涨了15分。报道中还提到,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全日制硕士生录取总人数的35.93%,创下历史新高。留给普通考研学生的机会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再比如管理类硕士,有网友在热搜里咨询25年跨专业考管理类研究生,结果收到了快跑、退退退、本专业都考不上等劝退回复。

  

  与其在国内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为一个不确定的结果无效内卷,其实不如换个赛道,所以有同学盘算着先攒点钱,“润”出国外留学读研。

  

  尤其像上述的传媒类、管理类专业,都需要开阔的眼界、视野、人脉,而留学对于这些都有助益。有些国家在这些行业领域比较发达,高校的教育环境也很不错,比如QS世界500强的韩国东国大学,以及QS亚洲500强、相当于上海财经大学的韩国明知大学,分别开设了中文授课的影视传媒类硕士课程、MBA课程,申请起来没那么复杂,只要提交相关申请材料,通过面试就能获得入学机会。

  不得不说,Z世代的大学生真是卷得离谱,出国读研未尝不是个值得一试的突围办法。

  如果你也对出国读研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信小编哦~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不容错过的爆文《惹火娇妻:季少不服来干!》,必须追完再睡觉!
下一篇:以三百件展品梳理“百年上海设计”,不只怀旧,也期待超越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