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如何做好安全教育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0-12-27
手机版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关于加强儿童灾难教育的提案》的回函中提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未成年人是重点保护对象。教育部对儿童灾难教育高度重视,将其融入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之中。


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办发〔2007〕9号)《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教基一厅〔2014〕2号),每年暑期前还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各地和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此外,还组织遴选了山东防震减灾科普馆、江苏民防教育体验馆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引导中小学生开展应急安全教育体验。各地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12·2”全国安全交通日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灾难防护教育活动。

PS:云成长研学老师表示,安全教育是研学旅行重中之重,每次研学活动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安全宣讲和安全演练,确保学生的生命健康。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拟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研制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并开发有关教学资源,进一步在课程教材中强化灾难防护教育。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对儿童灾难防护教育高度重视。

回函指示,应通过主题宣传日、宣传周、应急疏散演练等方式,深入推进应急知识和技能进学校,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向包括学生在内的人群广泛普及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尤其针对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根据年龄段特点,加强避险教育,掌握危险情况下避险逃生技能,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素养。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针对校园安全事件特点、发生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校园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配合开展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演练,切实增强校园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

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小学1-2年级学生“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救助方法,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会拨打求助电话等”;

小学3-4年级学生“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听从教师指挥,并做出安全的行动”;

小学5-6年级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简易处理方法”;

初中7-9年级学生“懂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

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中也安排了相关教育内容。

小学1-2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救助办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小学3-6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防雷电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境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等。

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立“健康地生活”主题,要求学生学习有关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等知识,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如拥挤、暴恐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和急救常识;提高在社会交往中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方法:要常预测、常教育、常提醒、常检查
下一篇:学习急救知识,传递生命力量!《公共安全教育特别节目》红十字篇周六播出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