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二男生篮球课意外猝死 学子身体素质堪忧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最近一段时期,青年学子在体育运动中频频发生意外,引发世人关注。然而,之前的悲剧阴影尚未散去,又一起意外再度发生:10日上午,上海杉达学院一学生在篮球课上突然倒地,虽被紧急送医,但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而不到半个月前,上海东华大学一男生在参加千米体测时倒在终点线上再也没能起来。在11月18日的广州马拉松赛上,21岁的大三学生小陈在冲刺中倒地,经抢救无效去世。

  运动意外竟然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本应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身上,不禁让人感叹这到底是为什么?

  A 大二男生倒在篮球场上

  据了解,当事人小汤系上海杉达学院大二学生,本学期的体育课选修了篮球。10日上午9点30分,体育课开始后,小汤做完了热身运动便开始上篮球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在并无身体冲撞的情况下小汤突然向前倒地。校医务室医生随即赶到现场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救护车将小汤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终因抢救无效,小汤不幸离世。

  事发后,学校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与家长一起处理后续工作。上海杉达学院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吴秋耘告诉记者,目前医院还没有告知具体的死因,小汤生前也并无心脏病史。

  当记者问及小汤生前是否经常熬夜或体质较差时,吴秋耘说,“他是个上课很认真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其他学生差不多,既不突出也不是很差。”不过,吴秋耘也表示,“随着期末的临近,可能学业压力较平时会有所增加”。

  而小汤的同学们在表示哀悼的同时也有不解:如今体育课强度并不大,而且课前都做了热身运动,不至于导致如此悲剧。

  记者随后在校园里走访发现,篮球场上,大一年级一个班的男生正在上篮球课,体育老师正带领学生做着热身运动,而一位身体不适的学生则在一旁独自拍着篮球,也不参加之后的篮球课程。已有十余年教龄的体育老师坦言,如今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届不如一届,尤其是耐力和柔韧性,令人担忧。

  B 体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

  青年学子运动意外事件频发,广大网友除了对当事人自身健康状况的质疑外,更多将原因归咎于学生体质的滑坡。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去年9月联合发布2010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部主任于莹表示,从最近三五年看,学生的体能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这位有着28年体育教龄的老师颇为感慨地说,如果与2000年左右的学生体质相比,差距就非常明显了。“以男子1000米为例,2007年以前,大学生1000米测试及格成绩为3分50秒左右,当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格,而2007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1000米及格线,学生只要跑进4分30秒就及格,及格线比以前慢了40秒。即使这样,每年的学校测试中,每个班级都会有三五名学生不及格。如果用2007年以前的标准去衡量,一个班级中会有一半以上的男生成绩不及格。”

  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付浩介绍说,当前大学生戴眼镜、“豆芽菜”、小胖墩的比例明显较10年前要多。“一些学生虽然个头高大,但身体弱不禁风,跑跳能力明显不足。一些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晚睡晚起,喝酒吃夜宵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体育课上很小的运动量就会让他们身体不适,反应剧烈,这说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确实太明显了。”

  教育部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体组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孙麒麟教授表示,青少年运动意外频发,虽然具体缘由因人而异,但都是在青少年整体体质下滑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另外,还有专家指出,体育运动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只能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购买保险等方法来规避风险,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减少学生的体育锻炼。

  C 爱运动的大学生越来越少

  学生群体体质滑坡的背后,是他们日常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日益挤压,而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上海杉达学院大一男生小肖告诉记者,学校每周只有一节体育课,共两课时90分钟。“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体育锻炼时间太少了,运动量也不够。平时我们要锻炼只能自己抽时间上健身房。”而一些女生则表示不喜欢上太多的体育课,每周一节的量已经足够。另外,体育课内容相对单调,无非一些跑步、韵律操等,也让女生们对体育课兴趣不大。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积累形成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曾在采访中表示:“比如说,达标规定要跑1500米,体育教学从小学就会开始让学生跑,一直跑到大学,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相反,从小缺乏相应锻炼,想在大学里迅速提高心肺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让这样的学生去3000米长跑,去参与激烈的体育运动,难保不出事。”

  除了课业压力使得学生群体、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不断缩减以外,进入大学后,其他类型的娱乐方式也让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记者在人大新闻学院做了一个调查问卷,在业余时间“你首选的休闲放松方式”中,“吃饭聚餐”、“逛街购物”与“K歌”三类成为大学生的首选。而首选体育运动的女生几乎没有,男生也少之又少。而面对“你多久会去运动一次?”这样的问题,在20个抽样调查问卷中,选择“几乎从不”的人达到了5人,“1个月一次”的达到了8人,“1周一次的”有5人,而“1周多次”的只有2人。在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式时,更多男生选择的是足球与篮球,而羽毛球、网球与游泳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女生则更多地是选择了羽毛球、舞蹈与瑜伽。

  “我也知道加强体育锻炼很有必要,可我总是没有耐心,坚持不下来。”人大新闻学院大三男生小郭告诉记者,“天冷或者天热,就根本不想动弹了。”至于男生最喜欢的运动,小郭幽默地说是“电子运动”!就是更多男生喜欢在宿舍里、被窝里用电脑玩游戏。

  D 场地不足也是制约

  现在很多大学校园内,虽然体育硬件设施一流,可供大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并不多。很多高校都配备标准的足球场,但这样的球场多是为了高校运动队训练比赛使用,却并不常面向本校大学生开放。到了冬季,球场草皮还要维护保养,很多高校的田径场都一并被封闭,直接造成了学生连跑步都没有地方可去。

  此外,体育法规定,学校的体育设施属于社区性质的,必须对外开放,这也意味着很多学校体育场馆也在面向社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校学生订场难、运动难的问题。当下很多大学生喜欢打羽毛球,但羽毛球场订场难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绝大多数高校的羽毛球场如果想订到,必须提前一周甚至更早就动手。人大世纪馆更是采取当天球场只能当天早上预订的方法,但造成的现象是早上8点开馆前,6点就有学生排队等候。“打个羽毛球要起个大早,排队还不一定能订到场。真是太不容易了!”该校学生向记者大吐苦水。

  对此,高校也有苦衷,毕竟学生众多,场地肯定供不应求,要想满足人人打上球、人人踢上球显然是不可能的。多数学校目前场地都采取首先面向本校学生的做法,而且还优先照顾学校社团的订场需求。而在很多省市,还存在着体育教学与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现状。一些省市学校场地明显不足,体育课只能达到让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目的,不能弥补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袁霓)

上一篇:专访 | 新锐导演姚铂:好莱坞归来的工业标准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2021读后感作文大全精选20篇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怎么写!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