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官方带娃”全省推广、破除职业教育体系天花板……河南“两会”教育话题都有啥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河南“两会时间”已经开始,

  一周的会期里,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省会郑州,

  他们带来了一个个

  接地气、冒热气的意见与建议,

  为中原更加出彩建言献策。

  那么今年省“两会”都有哪些教育话题?

  一起来看!

  省人大代表宋争辉:建议重点支持两到三所师范类高校发展

  中小学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第一要素,如何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基础教育,更好地推动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1月9日,河南省人大代表、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宋争辉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会,他对教育发展的关注点在于教师队伍,建议加快培养河南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当前,河南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8.13%、94.62%、91.2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与教育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目标的实现。”宋争辉说。

  在该问题上,突出表现为招生制度不合理,师范生生源质量不高;师范教育有所弱化,教师培养质量不高;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健全,教师职业门槛不高;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资地位不高等。

  自去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发展的三个重要文件,对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决策部署。

  宋争辉表示,2019年5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也印发实施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不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优先战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加快推进河南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具体要求。

  如何改变现有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应从各个环节入手,采取超常规的举措,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宋争辉说。

  首先,要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最优秀的人。可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同时选择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师范类高校作为试点,实行一本录取,确保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低于所在省份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

  “可尝试增加面试环节,加大二次选拔力度,着力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将一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质生源选入师范类专业学习。”宋争辉认为,还应优化招生结构,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如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和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扩充农村生源,实现教育公平。

  其次,加大力度,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目前,全国有不少省份已经在探索公费师范生政策试点改革。我省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提出,将降低师范生学费标准。我们建议,应进一步推动教育政策改革,使广大有实力的地方高师院校也能享受到公费教育政策,采取公费培养、到岗退费等方式,吸引优秀生源。

  同时,要重点支持两到三所师范类高校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建议,省里应出台支持师范院校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对两到三所师范类高校在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宋争辉说。

  省政协委员张林:破除职业教育体系的天花板 做实“类型高考”

  河南作为职教大省,如何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取得新的上升空间?

  1月9日,河南省政协委员、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林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打造“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上,建议做实“类型高考”。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体现两种教育类型的不同,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努力打造“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张林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进行了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试点,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案。迄今,这种试点已经全面推广,除对口招生之外,全省高职高专单独招生提前录取18.37万人,占录取总数的88.74%。

  五年来的高职单招实践发现,除了少数学校之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基本失去了实际意义,许多学校对考生“照单全收”,或者只筛选掉极少一部分考生。

  “究其原因,考生总数少是客观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对单招考生没有多少选择空间;从主观上讲,高职也缺乏完善的技能测试标准和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压力与动力。”张林表示,目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在实践中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其服务或引导两类教育健康发展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现实中,职业教育仍非类型教育。

  河南省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省份,曾经创造了集团化办学、“驻马店共识”等经验和品牌。张林建议,在应用本科招生计划中单列出职业教育类型招生计划,与高职高专一并考试、一并录取,树立职业教育类型形象,为有志于技能成才的优秀学子提供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机会,也为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他建议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河南省一流学校设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优秀学子拥有上升空间,破除职业教育体系的天花板,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类型而非层次教育。

  省政协委员侯运华:建议河南大学与郑州市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研究院

  河南大学朝省会“进军”,校区建设进展咋样了?

  1月7日下午,刚到达驻地,省政协委员、民盟开封市委副主委、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侯运华就河南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建议1

  支持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建设

  河南大学,坐落于古都开封,距离省会郑州市中心大概60公里。如今,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初步具备进驻条件。2020年,河南大学计划在郑州校区安置5000名学生入住,31号家属院也已经启用。

  然而,在侯运华看来,新区在政策配套、周边环境、辅助设施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力度解决。

  在他看来,帮助河南大学解决新校区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不足的问题后,可以使之在省会郑州获得快速发展,为郑州市发展做出贡献,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提升创造条件。

  建议2

  建议河南大学与郑州市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研究院

  据侯运华介绍,河南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有多年合作历史,在研究生培养、导师兼职、项目申报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郑州市也跟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建设有郑州研究院。

  他希望校市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研究院。

  “河南大学与郑州市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研究院,能够将郑州市的资源优势、政策支持与河南大学的智力优势、合作经验相结合,使其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智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双赢效应。”

  此外,侯运华说,目前来看,新校区周边道路建设尚未完工。除地铁已经开通了之外,其他如生活设施等尚不具备。一些道路如学校南门口的路段尚未完工,31号家属院附近没有菜市场等生活设施,也需要加快建设速度。”

  侯运华呼吁,继续完善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为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的招生、入驻提供更多便利。

  “官方带娃”模式 建议在全省推广

  谈到“官方带娃”模式,省人大代表、信阳市胜利路学校校长吴黎霞深表赞同,并希望此模式能在更多地方推广。

  

  据了解,胜利路学校作为信阳市中心城市的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有7000多名师生。

  “官方带娃’能引起热议,说明社会、家长对此事有需求、有期盼,我们也希望能真正将这件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吴黎霞代表表示,同时她希望该举措在推广时能站在政府及学校角度考虑,如何解决“人”“地”“钱”的问题,更好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将这项举措做的更实更细。

  “官方带娃”模式在郑东新区试点后,金水区、二七区等郑州中心城区也纷纷加入。此项举措,郑州乃至全省啥时候能全面推广呢?夏先清委员表示,去年12月,在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提案进行时》这档栏目中,邀请的郑州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相关嘉宾给出了答案。

  节目中,郑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王克杰表示,按照徐书记要求,郑州市2020年春季开学将全市全覆盖,全部供餐。

  什么时候能够全省铺开,惠及到更多的家庭呢?当时,省教育厅二级调研员陈锋表示,力争2019年底将《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指导意见》向全省下发,在河南全面推开。

  “如果要在全省推广,我希望政府能统筹考虑,通过下发指导意见规范服务。同时,还希望政府部门能健康发展校外教育机构,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选择。”夏先清委员表示。

  省人大代表刘怀娥:建议为留守儿童提供学生营养餐补助

  投身教育行业38年,省人大代表、邓州新苗幼儿园园长刘怀娥一直在关注教育话题,今年省两会,她又带来了哪些“金点子”?

  

  在走访调研中,她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呵护力度依然不够。

  刘怀娥是南阳邓州人,她表示,根据统计,邓州全市目前有近12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留守学生9万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3%。留守儿童大多跟着爷爷、奶奶隔代生活,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和不足。

  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难与问题,一方面表现在优质教师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营养餐补助、寄宿制学校建设比较乏力。

  对此,她建议,增加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教师生活补贴省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强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学生营养餐补助,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原有支持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同时出台寄宿制学校的补助、收费等政策,使留守儿童就近入学,让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此外,除了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幼儿园园长,她还关注幼师素质问题。她建议,首先应提高幼师准入门槛,与此相应地,要提高幼师待遇,还应对幼师采取跟踪教育培训制度,不达标的可以取消其幼师资格。

  省人大代表贾小波:打造教育云平台,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促进教育公平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理念升级和模式变革的新方向。

  1月8日,河南省人大代表、威科姆董事长贾小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全省两会,他的建议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中国有2亿中小学生,如何使老师高效地教学,如何使孩子快乐地学习,这关乎着教育的未来。”贾小波说,从事教育行业的企业要有使命感,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心态,去积极探索用大数据、云计算和认知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去助力教育产业发展。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汇聚研发机构、主管机构、学校老师、教研室、学生、家长等群体,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促进教育公平。”贾小波说,通过这个平台,把不同的产品形态,比如说一个好的课件、一个好的工具或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甚至一个好的的解题步骤都可以放到平台上去。

  “像奥数的题有好几种解法,这个平台则可以用微视频、直播、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手段把不同的解法汇聚起来。”贾小波说,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贾小波表示,打造资源服务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省政协委员魏蒙关:让科教兴农在基层开花结果

  1月8日下午,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式前,首场“委员通道”开启,河南省政协委员魏蒙关回答记者提问。

  

  对于不久前为环保公益事业打响的“西兰花之战”,有网友们“戏言”农大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对此,魏蒙关称,河南农大之所以被网友关注,是因为河南农大为这个活动提供了优质的西兰花。其实,农大不仅仅是对公益活动大力支持,多年来还坚守初心,一直把服务三农、乡村振兴作为农大人的担当和使命。

  “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们不仅有优质西兰花品种,还有小麦玉米、肉蛋奶等等其他很多优良新品种、新技术。”魏蒙关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在人才,魏蒙关现场为大家分享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叫“让农民少花钱”。

  他举例,濮阳市的台前县是一个黄河滩区县,也是我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河南农大作为台前县对口帮扶单位,帮助当地建设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但在项目建设中,问题来了,智能温室大棚是园区的重点项目,但是这个大棚的智能控制系统价格太高,市场上一套得要十多万,老乡们心疼得很。

  “怎么弄?想办法!我们的专家教授带着学生在田间地头搞研究,跑电子市场找配件,经过2个多月的攻关,研发出了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的控制系统,费用也从10万降到了5000多块钱,老百姓直竖大拇指,连说‘中、中’。通过这个事,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作为农业高校,投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一定要把自身的人才、科技优势和当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让高科技、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农民。”魏蒙关说。

  魏蒙关分享的第二句话是:“让农民多赚钱”。

  他再次举例,前不久,省里刚刚表彰了第七届道德模范,河南农大高致明老师成为十名受表彰的模范之一。高老师是标准的“泥腿子”教授,从方城县做起,直到整个豫西山区,几十年如一日帮助农民种植中药材,利用在实践中总结创新的丹参的“两压法”和“断根法”,连翘的“老母鸡带小鸡”等技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被农民称作八百里伏牛山的“点金师”。

  “高老师身上有两点让我特别感动,一是他曾经做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他却毫不在乎,经常是口袋里装着药,蹲在地里给农民指导技术。二是有人劝他申报技术专利,这样就可以收专利费。他却一口拒绝了。他说‘啥专利费呀,我跟谁收?跟老百姓收吗,你忍心?’像高老师这样的专家在农大还有很多,比如郭天财、张绍文、孙治强、王吉庆、李胜利等等,他们长期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以田间为课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教兴农的初心在服务基层和服务农民的行动中开花结果。”魏蒙关说。

  这几年,作为省政协委员的魏蒙关带来的提案都是关注农业科技创新和三农方面的问题。他表示,今后,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他与河南农大将持续做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围绕“五个振兴”,打好“组合拳”,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保驾护航,让父老乡亲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大河客户端等

  责编:杨剑 审核:陶玉德

上一篇:中外教育专家齐聚世华会 共话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下一篇:格燃教育荣获腾讯教育“2019年度口碑影响力职业教育品牌”大奖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