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倾力打造澜湄职业教育共同体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5月6日至10日,澜湄合作六国秘书处/协调机构第二次培训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这是落实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共识、以更高水平服务澜湄合作发展需要的具体举措。

  澜湄合作是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其他五国共同发起和建设的新型次区域合作平台。云南民族大学,地处被定位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省,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澜湄六国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纽带。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非通用语种专业方面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与湄公河五国在教育合作、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合作,采取“共商”(共同协商、深化交流),“共建”(共同参与、合作共建),“共享”(平等发展、共同分享)的合作方式,倾力打造澜湄职业教育共同体,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六位一体”培养服务澜湄合作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云南发挥“澜湄合作机制”主体省份作用,致力于探索新型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综合素质较高的服务澜湄合作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早在2014年12月,外交部、教育部就批准在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中国-东盟培训中心”。2014年底至2017年间,云南民族大学先后在瑞丽、麻栗坡、勐腊、孟连、临沧边合区、镇康、沧源和腾冲8个培训基地共计培训学生2万余人,这些学员主要是来自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来华务工人员。

  该校党委书记陈鲁雁介绍:“澜湄六国文化相近、地理相邻、山水相连、因水结缘,我们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为呼应‘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合作机制,学校成立了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共招、共育高层次应用型本科生,现有在校生2600多人。同时联合湄公河五国相关高校,以及中国的38所高校和企业,组建澜湄职业教育联盟,建设了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培养大量有技术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

  2017年1月15日,云南民族大学正式成立了经外交部批准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和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学院明确了“1+6+6+6+N”的办学模式,即共建1个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联盟,由6个国家政府主导共商,6个国家的一流院校牵头,6个国家共同组建理事会,N个行业、企业、院校、研究院所等多方机构共同参与办学;形成了包括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澜湄产教融合园和澜湄国际干部学院“六位一体”的澜湄职业教育基地。2018年,全国仅8所高校获批教育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其中该校申报的“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获批金额最多。

  为落实领导人会议精神,2018年6月,云南民族大学设置了“澜湄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在湄公河五国驻昆总领事馆和中国驻湄公河五国大使馆的支持下,招收了109名来自湄公河五国的留学生。2019年,该校将继续面向湄公河国家招收100名留学生,为澜湄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采取“非通用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派出134名学生到湄公河国家交流学习,2019年9月又将派出200多名学生。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本部在昆明,分院设在瑞丽。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配合企业“走出去”办学,还兴办了海外分院。2019年4月23日,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的见证下,云南民族大学与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缅甸万宝分院)的框架协议,并于2019年4月25日在万宝公司举行了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缅甸万宝分院)和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缅甸万宝基地)揭牌仪式。这是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的第一所海外分院和第一个海外基地。未来,该校还将在泰、老、柬、越等国家设置分院。

  三年来,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得到了国家、云南省政府、湄公河五国驻昆总领事馆和中国驻湄公河五国大使馆、学校的大力支持。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或活动,如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合作建设对话会、首届澜湄职业教育联盟圆桌会议等。今年3月,在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三周年之际,云南民族大学启动2019年“澜湄周”暨“云南民族大学国际日”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澜湄流域六国青年交流。

  接下来,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将对标《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服务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终极目标,积极探索构建由澜湄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教育合作模式,为构建澜湄职业教育共同体贡献“民大智慧”和“民大方案”。

  立足语种和学科优势,为澜湄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年多的时间里,作为教育部、国家民委与云南省政府共建的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在澜湄职业教育合作领域谱写了耀眼的篇章。成果的取得,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云南民族大学在六十八年的悠久办学历程中积累下来的语种、学科等深厚基础。

  云南民族大学是国内少有的全部开齐了15个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语种专业的高校。尤其是在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的教学上具有独特优势。自2000年起,东南亚学院各语种专业实施“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泰国、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五国的14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共选派2932名学生(其中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达552人)赴各专业对象国高校留学。2005年,学院“‘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完善——东南亚泰、缅、越、老语言文化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云南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学院“搞好东南亚语种群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再次蝉联第六届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充分肯定了云南民族大学在东南亚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和教学中所做出的成绩。

  目前,云南民族大学已培养了澜湄五国各语种类专业本、专科及研究生毕业生共计3172人(专科103人,本科2605人,硕士研究生464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陆续就业于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西安外国语大学、云南省社科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部队、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

  依托于学校地缘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在全国率先建立具有影响力的“传媒+语言”模式的特色优势专业,努力形成多语种、跨文化、全媒体的高端传媒人才培养与语言文化交流中心,2016年3月,云南民族大学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共建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三年来,先后评审录取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留学生76名来校攻读“广播电视学”专业,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高校合作,扩大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为双边各级各类媒体及文化部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云南民族干部学院是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依托云南民族大学于2014年10月成立的一所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2016年成立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国际部,全面提升涉外培训和接待能力。2017年5月,经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批准,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开始承办外国政党干部培训。目前,该学院共承办了中联部和云南省委组织部委托的外国党政干部考察团11期,承接了来自湄公河国家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的学员271人次。

  云南民族大学还利用智库和研究平台,为澜湄产能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为积极贯彻落实2017年11月中国农业部与老挝农林部共同签署《关于共同建设中老现代化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谅解备忘录》要求,受云南农垦集团云橡投资公司委托,2018年1月至6月间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承担完成了《中老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和《商业计划书》的编制任务,参与中老产业合作的顶层设计。

  2018年中国春节期间,受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的邀请,云南民族大学派出艺术学院师生31人赴泰国参加“同饮澜湄水共谱新乐章彩云之南民族魅力”元宵节文艺演出暨民族文化展览活动。访问期间,师生代表团还访问了碧武里皇家师范大学、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交流活动。艺术学院教师受邀访问泰国清迈大学艺术学院与师生进行交流,参加2018东南亚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调研。

  截至2018年底,云南民族大学共招收留学生共5718人次。其中,来自湄公河国家的留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次。为了提升留学生教育及管理质量,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多元化、多样性的丰富的学习、文体及文化考察活动。比如,定期举办“汉语角”“泰语角”,组织留学生参加校级经典诵读比赛、东南亚美食文化节暨庆新年文化展、国际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学校还组织留学生到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文化考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留学生还参加了澜湄第三次外长会文艺演出、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世界青年活动、云南省第二节留学生文化交流周活动、“留学生看昆明发展”等活动。

  陈鲁雁表示,云南民族大学依托语言专业、地理区位、职业教育等优势,力争把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办好、办精、办出特色,探索多元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新模式,助推澜湄区域发展。学校将加强和湄公河五国在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青年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充分发挥学校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播撒友谊种子,增强了解互信,充当文化使者,达成价值共识,联合培养人才,助力互联互通,为实现澜湄六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出积极的贡献。

  【1】【2】【3】【4】【5】【6】【7】【8】【9】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上一篇:职业教育迎来黄金发展期 万亿元市场蓄势待发
下一篇:开拓创新让职业教育迎来明媚春天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