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学”来了,原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有本科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作者 | 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图源 | 东方IC

5月27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本科)更名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10个职业本科专业。这标志着日照拥有了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和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一起更名的职业院校,还有14家,都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成为本科“职业大学”。有分析指出,本次高职升本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同时升本后名称均保留了“职业”二字,这在高职升本中从未出现。(中国青年报6月2日)

高职院校升本后,更名为“职业大学”,教育部门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在升本后,必须继续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同时,给升本后的职业院校冠以大学之名,也希望以此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但是,这还只是技术手段层面,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需要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和人才评价体系,真正把职业教育办为有特色、高质量的类型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对“高职”的理解,是和高等专科层次对应的职业教育,因此有“高职高专”一说,这让高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层次”。而其实,高等职业教育是和普通高等教育平等的。高等职业教育,既有专科层次人才培养,也有本科层次、硕士层次,以及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对职业教育地位的正本清源。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者,也一直抱怨职业教育地位不高。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我国采取的办法之一,是给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提供进一步提升学历的途径和机会,所谓打通“学历断头路”。但是,这并没有带来职业教育地位的实质提高,反而导致职业院校办学不坚持职业教育定位,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而是以学历为导向办学。不少高职层次的职业院校,总希望升本,以提高自身的地位。

比较典型的表现是,职业院校升本之后,就去掉“职业”名,淡化职业色彩,想走学术型大学之路。我国当前的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是从当初的高职院校发展而来,这些院校本来应该进行职业教育,可是,却都追求“高大全”,这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存在“两张皮”问题。2014年,我国提出推进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但是,愿意主动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并不多。还有社会舆论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定性为“降格”。

另外,我国高校还热衷更名,尤其是把学院更名为大学。在一些办学者眼里,大学就比学院更“高大上。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学院,然后再在本科层次谋求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是不少高职院校梦寐以求的学校发展路径。

现在,教育部采取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但要求保留“职业”名,并一步到位命名为“大学”的做法,是想改变高职办学者和社会舆论中存在的职业教育就低一等的认识,以此表明,高等职业教育也有本科,也有部分大学要进行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升本,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都不能改掉职业教育的本色。

为此,希望这批”职业大学”,能理解这一用心,在升格进行本科教育后,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也不用再去做更名为大学这类追名逐利的事,而是安心办有质量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如果这批职业大学能在职业教育定位上,办出高水平,那么,将会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形象,为我国把职业教育建设为高质量的类型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

将升本后的职业院校,更名为“职业大学”,体现了国家新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这一思路当然不能只是体现在校名上,而应该还有与之对应的一系列的教育管理和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破除教育管理和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论,不能再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进行管理,要形成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只有让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竞争,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让各类教育、各类学校都提高办学质量,最终实现各类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这一现代化教育目标。

上一篇:来这里,看看你所不知道的云南职业教育
下一篇: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寻求新动能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