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当地群众健康需求“最后一公里”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24日电(庄涛)近年来,上海市按照“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整合优势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管理等持续精准施策,不断推动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卫生健康援疆项目66个,投入援疆资金13.77亿元,派出5批次、263名援疆人才到喀什地区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帮助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由创三甲不断向强三甲目标迈进;“三降一提高”(降低传染病发病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均寿命期望值)援疆项目助推喀什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托上海30余家三级医院实施定点医疗帮扶,促进喀什地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首创“组团式”援疆品牌上海市援疆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优势,创立医疗品牌,精准化帮扶、专业化指导、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建设,着力推进“五大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助力喀什二院打造南疆医学高地。与此同时,瑞金、中山、仁济、华山等上海10余家三甲医院与喀什二院建立“以院包科”帮扶关系,支持喀什二院上海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助推喀什二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临床医学中心的成功建设,助推喀什二院建成11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填补了自治区技术空白212项。2017年,南疆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喀什二院挂牌成立,引进上海知名专家及医疗团队进站工作。今年8月,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举行的深化“十四五”中后期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协约仪式中,上海市9家医院与喀什二院签订深化“十四五”中后期“以院包科”组团式帮扶协议;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分别与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签订“十四五”中后期深化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协议,喀什二院与对口四县签订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协议。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上海市医疗卫生健康援疆持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通过援派专家导师带教、赴沪进修培训、开展远程教学、选派专家到受援地举办讲座等形式,为受援地培养更多医疗人才,一批又一批专家团队将上海优质的医疗资源、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送到了喀什各族群众身边。实施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定向医学研究生培养和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定向本科生培养项目,招录喀什地区医学研究生81人、本科生182人,构建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持续推进受援地医疗卫生骨干人才建设。在喀什二院创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强全院13个住培教学基地建设,2022年应届毕业生住培结业综合考核通过率达92%。组织每名援疆医疗专家选择2—3名当地年轻医生进行医学教研定向带教,以师带徒形式重点培养,选拔优秀业务人才赴沪进修,努力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数智赋能基层服务升级持续完善“上海三甲医院—喀什二院—四县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全面升级喀什二院远程诊疗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跨区域肿瘤等专病医联体平台,引入上海皮肤病专科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专家资源,开展互联网医院工作,目前,已在喀什二院皮肤科、骨科形成固定时间、固定科目的上海专家远程门诊。近年来,沪喀两地开展远程讲座307场次,远程会诊近1200次,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不出地区”目标。创新中医药健康诊疗能力安排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对口支援叶城县中医院、泽普县维吾尔医医院。通过援建,受援地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诊疗水平明显提升。开展中医药特色扶贫之路,开创了中医远程教学、技术推广和手术现场指导的先河。上海中医医院在喀什挖掘梳理中(维)医特色诊疗技术30余项,创建失眠等专病专科门诊,填补了当地诊治相关疾病的空白。以巴楚县中医医院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打造“岐黄巴楚”品牌,推动中医药文化润疆。通过上海援助,巴楚县中医药工作得到自治区高度认可。上海援疆为受援地培养初级、中级以及高精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高当地医务人员能力水平,尽快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发挥喀什二院公立医院“龙头”牵引作用,依托医联体网络,辐射带动当地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形成实现“县强乡活村稳”的良好局面,打通服务当地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举报/反馈

上一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润之英才班”赴湖南大学游学
下一篇:“新手”教师如何变成“熟手”教师?特级教师曹勇军分享专业成长的秘密……|精选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