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评」正视“求购实习证明”背后的问题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8-26
手机版

  《法治日报》日前报道说,暑期以来,社交平台出现“求购实习证明”现象。相关媒体对此以案说法:凡学生购买实习证明,无论公章真假,都违反校纪校规,还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可能被处拘留及罚款。

  “求购”是个问题,“求购背后”是另一个问题。如相关报道所述,背后原因或有学校要求太高,要求实习必须是公务机关或“专业对口”等;也有大学生只为备考考研而出此“下策”等。然而,无论哪种情况,以弄虚作假逃避实习,这首先就有悖诚信。实习本就是大学学业的重要一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一个在校生初入社会,如果第一站就学会投机取巧,甚至涉嫌违法,必将影响日后行事做人。

  当然了,也不排除确有实习无门者,这才是问题关键。不久前,人社部等十部门就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募集百万见习岗位,确保有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都能参加。这说的是稳就业,体现的是见习实习对于后续支持就业创业、精准施策之重要性。但换个视角也不难看出,当下实习岗位仍远远不够。回顾现实,这当中信息不对称者有之,“高不成低不就”者有之,甚至为了一个暑期实习机会,不得不四处找关系、托人情者亦大有人在。

  这就需要全社会来应对。除了企事业单位等积极行动起来,各级党政机关也要带头作表率,只要不涉及机密岗位等,每年都应向在校生开放一定比例实习岗。此举既有利于锻炼人才、培养人才,从长远看,也能让用人单位“近水楼台先得月”、创造更多遴选人才的机会。宁波日前有党政机关就推出一批大学生实习岗,个别热门岗位录取比高达1:44。不只是宁波,杭州的“返家乡”、温州的“家燕归巢智汇温州”、台州的“千人千岗”等暑期实习活动,均设有党政类实习岗,线上线下报名都很火爆。党政机关岗向实习生开放,树立了优化人才素质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导向,也彰显了城市开放胸襟。在校生因有了相关实习经历,也会让他们在未来就业创业评估和政策把握上,都更具优势。各大高校也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对接,乃至为学生设立实习基地等,既能方便学生,也能保证实习的真实性有效性。

  我们还要树立这样一种导向:在单位实习是实习,农村大学生回乡帮父母销售农产品、下地干活同样是实习!充分人性化的举措才不致使实习流于形式化,乃至弄虚作假,最后上网去买些个假证明应付了之!

  举报/反馈

上一篇:河北献县第二中学彭三焕:学生中考夺魁后,她眼中噙满泪花
下一篇:直面多元算力挑战 浪潮信息发布基于OpenBMC的InBry管理固件平台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