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与古为今③|“博士哥”的汉服梦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3年第13期

  编者按:

  中华文明源远焕新。俯仰间,古蕴珠玉,今人焕然乃珍。既文思神远,便有长风、便见鲸鲵。日新其采,是谓澡雪精神。

  人类学家说,人是唯一以文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动物。文化积涌,成为一种存在状态,是为文明。文明承远烁今,在创意与再创意中,成为当下生活、当代场域及文化共识的“前见”与“远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本期专题,我们讲述青年与文化的故事。细述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年轻人如何认知、表达、再创意。

  这里有铄往切今的故事。“如何让‘古时的月光’照到今天年轻观众的心房?”这是《端午奇妙游》总导演陈佳的心事,“此轮月照古今同”。

  也有人谈流水岁新,朝花夕拾。“吴方言与吴文化构织的文明图景予我知识……语言文字与中华文化的血脉关系又赠我力量。”吴方言传承者、“苏白学堂”创始人胡舒宁这样说。

  这是一份年轻人的古今创意提案,他们书写、记忆、创造,辉光日新。

  (文-本刊记者 韩冬伊)

  策划-蔺玉红

  统筹-本刊记者 张斯絮 韩冬伊

  执行-本刊编辑部 网络编辑部

  “青年文化:与古为今”系列报道③

  “博士哥”的汉服梦

  文-刘庆东

  青年文化:与古为今③|“博士哥”的汉服梦胡春青在检查汉服的打版情况

  返乡博士胡春青,被老家人亲切地称之为“博士哥”。从博士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山东曹县创新,到通过电子商务推广销售演出服饰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胡春青深耕汉服原创设计之路,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让传统汉服结合现代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没什么比热爱更能激励人

  2014年,胡春青回乡探亲时,发现老家和原来大不一样,县里、镇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很多年轻人都在做汉服并因此发家致富了。这瞬间激起了胡春青的兴趣,他想回乡创业试试。

  但胡春青回乡创业的想法,很多人开始并不理解。胡春青博士攻读的专业是材料加工工程,和汉服文化推广与销售完全不搭边。家里的亲戚也都觉得,好不容易供养出一个读到博士学位的娃,现在转身又要回到老家农村干淘宝,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要不要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乡从“零”开始创业,一度让胡春青很纠结。好在和他在一个学校学习美术专业的妻子孟晓霞和他站在了一起,鼓励他大胆闯一闯。

  就这样,夫妻俩一拍即合,将目光投向了表演服。在胡春青的心中,古代武侠剧、玄幻剧那种白衣飘飘、充满仙气的感觉深深吸引着他,也令他十分向往,他希望能够从中挖掘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没有什么比热爱更能激励一个人的行动。夫妻俩回到沈阳后就着手开了淘宝网店,向老家做表演服的亲戚要了产品照片,还自己动手美化了图片。不承想,开店当天晚上两点多就成交了第一单。随着交易叮咚声音的响起,胡春青和妻子开启了表演服的创业之路。

  寻求原创转变之路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的暴发,胡春青可能到现在还会专注于做古代武侠剧的表演服饰。2020年,线下很多舞台、电影、电视剧拍摄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被迫停止,胡春青的表演服装售卖受到了严重冲击。这时候细心的胡春青发现汉服在网络上售卖热度却丝毫不减,于是在当地县委、县政府以及乡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胡春青开始向汉服市场进行转型调整。

  对于胡春青而言,认准的事情会一直坚持到底。转型前,他先进行了前期市场调研,走访了不少博物馆进行调查,同时他还对演出服和汉服的受众市场进行细分。长期做惯了演出服,做汉服给胡春青的第一感觉就是同质化比较严重,他认为只有坚持做原创才能达到做汉服的标准。相对于普通演出服而言,汉服注重的是配色、花型设计,汉服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必须要有独特的、体现传统文化的版型。为了杜绝低端、重复的山寨汉服,胡春青顶着疫情下资金链的压力,坚持以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翻阅了不少书籍资料,拼命学习传统服饰手艺、形制等,只为设计出具有自主原创的更多产品。就这样,妻子孟晓霞负责研发和设计,胡春青管生产和网店销售,用心、用情把汉服原创做好。他们认为汉服不仅代表着一种美的传递,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

  既要把汉服坚持做到原创,也要加大马力生产加工,满足更多受众对于汉服的需求,胡春青的公司在疫情期间也面临着资金流动难、积压库存等难题。为了度过这段寒冬期,胡春青在市县团委提供的鲁青基准贷200万元、鲁青担保贷200万元等保障下,依靠自身努力坚持走汉服创新之路。为了突破创新瓶颈,胡春青不仅在产业模式上注重升级,采用工作室化管理,而且在销售渠道方面与抖音、B站主打古风的UP主合作,拓宽了销售渠道,最后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共创、分工协作、成果共享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用心用情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作为汉服行业从业者,也是曹县汉服协会的会长,胡春青更注重挖掘和培养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所担当,共享汉服产业所释放的巨大红利,同时也要积极做成曹县汉服的独特品牌优势,就是要形成从创意设计、原材料、款式、制版、印花、生产,到电商销售、售后服务等一条完整的汉服产业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不选择放弃的胡春青又开始了他当初创业的执着劲儿,选择带领大学生们共同做好曹县汉服的原创之美,努力提升原创设计和产品质量,摘掉曹县汉服的“低端”标签。

  为了更好地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胡春青的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11000平方米融合了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原创汉服产业中心。产业中心分为产品研发设计领域、标准化生产领域、原创汉服新品发布区、新媒体直播电商区等,吸引大批青年积极加入主播行业,为汉服推广助一臂之力。

  在胡春青的眼里,一方面要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加入主播队伍,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专业技术领域人才专项培训,比如培养刺绣制版师、服装制版师、印花制版师,这样既能做到打包物流主播营销一体化,也能储备在核心创新技术领域有独特价值的人才。为了完成这些工作,拥有汉服协会会长头衔的胡春青多次组织协会内部会议,探讨如何引导青年电商人在创业初期就能尽快地减少试错机会,助力她们快速地进入这个行业。

  除了多次帮助青年电商人尽快成长之外,曹县汉服协会还拥有多家从事汉服生产、加工、制造的企业,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优越的从业环境。曹县汉服协会打破了同行是冤家的彼此戒备心理,经常深入探讨新版汉服的加工、直播销售的卖点、定版图片的细节、吸引人气的优惠等话题,协会里的汉服从业者都认为只有不断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才能为汉服行业注入蓬勃发展的活力。

  随着国学美学通识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汉服,甚至将汉服作为日常服饰的一部分。这也激发了胡春青要把汉服做大做强的信心。尤其是自己所做的汉服,以传统的汉服形制为依据,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济南、曹县等地域的地标建筑进行设计,再结合传统皮影戏的配色与结构特点进行转化提取,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汉服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为了给汉服营造出古风古韵之美,胡春青把皮影、柳编、桐木雕刻等非遗文化以及荷花等能代表曹县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呈现出了“马面裙上的皮影”“柳编制成的配饰”,彰显了汉服与非遗文化的完美融合。

  时间是丈量产业发展的坚实步履。从2017年两人成立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租用村内扶贫车间,开起了自己的加工厂,到如今带动周边20个村民和3个贫困户就业,吸引更多青年人从事汉服文化产业,6年来,胡春青不仅圆了自己的青春创业梦,更带动了一批青年人热爱汉服,热爱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核心品牌成为原创汉服产业的鲜明标识。

  “有机遇的时候,要抓住;等待机遇的时候,一定要努力,这就是我们的创业感受。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坚定、更长远。”胡春青对于未来发展满怀信心,充分反映出他的韧劲儿,以及对于曹县汉服的坚持不懈。

  阅读更多

  青年的奇思妙想:给传统文化一道别样的光芒

  60甲子:丹青翩翻,艺纳千年

  点击下图

  购买《中国青年》2023年第13期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曹珊珊 黄莲蕊(实习)

  举报/反馈

上一篇:研究生赴美参加学术会议签证(B1/B2)申请过程及建议
下一篇:三星想再争一争那至尊之位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