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学“二王”20年,终于写下这件“草书巨著”,让米芾大开眼界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古人曾说:“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一朝成飞鸿”,在古代出身寒微之人,大多依靠自学苦读来改变命运,走上飞黄腾达、名声显赫之路。

  例如唐代的孙过庭就是如此,孙过庭家境较为贫寒,自幼就喜爱书法,加上品性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到了40岁还是个率府录事参军的小官。

  

  所以他干脆把一生精力都扑在书法上,以晋人书作为宗,曾自学“二王”长达20余年,研究晋人笔法的灵动多变,取学了他们丰劲的笔势。

  吸收了古人的艺术思想,最终写出一件草书界的“时代巨著”,它就是《书谱》,此作写于垂拱三年(687年),全文共计3500余字。

  

  卷中用笔沉着劲健,点画婀娜飘逸,有着晋人的潇洒风姿,好像一首韵律悠扬的古曲,行笔刚中带柔,柔中有势,起伏变化自然和谐。

  墨色枯润参半,前面开篇书写稍快时,墨色有着舒润之感,后边书写迅疾时,墨色则呈现枯雅之气,犹如自然天成,字体结构也以平正疏朗为主。

  

  全篇间距疏密有度,气脉颇为畅通,似乎有着王羲之的烂漫率真之感,而且这幅作品除了成熟的笔法,还有精绝的书论观点。

  例如文中这句:“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

  

  就是在告诉我们运笔的方法,以及字体的结构安排,些微的差别,就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韵,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对于细节的处理。

  要用心钻研,凡是不过“手熟”二字,若能把技法掌握精熟,规矩法度牢记于心,那样就能自由发挥,而不失去气韵,由此可见孙过庭对于书法理解之深。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曾在《祭率府孙录事文》中评价:“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这句话是说在他看来,孙过庭书法能跟钟繇相比较。

  虽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但是孙过庭的笔法与观念,确实深得古人意志,就连“刁钻”的米芾也感到“大开眼界”,评价此作曰:

  

  “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这卷《书谱》是我们建立书法观念的重要“宝典”,全卷篇幅较大,涵盖的技法与知识非常的广泛,时常临摹不仅可以学到晋人的“草法”。

  

  还能加深对于书法的认知,建成完备的书法体系,这样在后续学习时才能不慌不乱、按部就班的领悟书法精妙,让自我技艺得到真正的深层优化。

  

  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孙过庭的《书谱》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孙过庭草书《书谱》高清练字帖毛笔淘宝¥119¥238购买举报/反馈

上一篇: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从报名到考试全流程信息经验分享!(超全干货)
下一篇:河南固始修路围蔽护栏换“新装”,市民:财政吃紧,还严重浪费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