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高分考生扎堆,分数线或成为摆设,多省考生600多分无缘名校
高考,可以说是普通人家学生“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学生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经济实力,想要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高考无疑是很好的方式。
这种关系众多考生未来的大事,需要具有公平性。但是,天下并没有绝对的公平,高考自然也不例外。高考成绩公布,不同地域的高考生看到成绩后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有些地区考生即便600多分,也忍不住唉声叹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不同地区,考生的高考成绩虽然相同,可是录取率却不同,有些地方400多分能上一本,有些地方500多分只能上专科,这就显现出各地区高考难度存在很大差距。要说高考难度最高的省份,非河南省莫属。
2023高分考生扎堆,分数线或成为摆设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我们看到网上到处都是“捷报”,引来不少人好奇,难道现在高考分数都这么高吗?
事实上,普通考生还是占据大多数,不过今年高分考生确实比较多,这跟2023年考研400多分比比皆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今年高考700分以上的考生差不多有几十人,699分能有几百人,这样势必会导致竞争非常激烈。
河南省考生数量高校榜首,重点高校数量少,百万考生争抢几个“热馍馍”,自然难度很大。而在131万高考生中,600分以上的共有26000多人;江苏40.6万考生,600分以上的考生有36000多人,不愧是“苏大强”。
大家只看这个数据可能没什么感觉,不过就是几万的高分考生,全国有那么多高校。我国确实高校众多,可是名校名额却就那么一丁点。
按照录取比例,多省考生600多分或将无缘名校,甚至连优质211大学的门槛也摸不到。面对这样的情况,分数线犹如摆设,虽然过了分数线,最终还是要看排名,和志愿填报情况,有些学生感到很难受,好不容易考取了好成绩,却仍无缘名校。
高分考生扎堆是趋势,学生报考不能只看分数线
高考每年分数线都会有浮动,名校录取线高出分数线很多,这是正常现象。所以,考生不能只看分数线报考,要结合“一分一段”,清楚自己的成绩处于本省什么位置,目标院校过去三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考生不要以为600多分就可以放心了,不同省份高考难度不同,考生和家长要清楚这件事情。随着家庭经济水平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教育问题,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在教育“内卷”环境下,高分考生扎堆是一种趋势。其实,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几年不断调整高考试卷难度,推行新高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学科,尽早确定未来发展目标
高校录取看的是排名,也就是说即便是高分考生,若是填报志愿没有处理好,也可能会落选。学生和家长要认真参考一分一段,分数结合排名来选择高校。
有些省份高考难度确实很高,考生若是不能考上更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实用性更强的专业,将来还可以考研提高学历。
总之学生要客观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高考成绩在本省所处的位置。当然,也不能用分数和排名来衡量考生之前十几年付出的努力,高考本来就是人才筛选途径,并不是决定考生的未来。不管最终录取结果如何,希望学生都能找到人生方向,规划好自己未来发展路线,在大学里面继续努力,拼搏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国内30多学者专家聚首深大 探讨特大城市智慧化精细化治理
下一篇:暑假预习: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