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解析对比:探究留白与想象的奥妙,4首七绝示范如何余味无穷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七绝 怀乡思归 文/诗友

  羁旅飘蓬又一春,鹃啼归梦可成真?

  落红满地随流水,念念心怀故里人。

  这首七绝是写怀乡思归,手法上规规矩矩,平仄上也是没有问题。但读完是一个什么感觉呢?就是平淡如水,没有明显的错处,也没有亮眼出彩的地方。余味也不多,读完就是读完了,可供回想品味的空间没有。

  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三四句的写法,尤其第四句的“念念心怀故里人”,直接把心底的话说出来,而没有其他佐证来证明真的就是“念念心怀故里人”。故这句话虽然直接挑明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依托不足,就变成的空话与套话,余味自然不足。

  

  七绝 怀乡思归 文/依韵调整

  万里飘蓬又一春,啼鹃蝶梦旧童真。

  落花几度随流水,羞见他乡白发人。

  这首七绝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些调整。一二句大方向不变,微调而已,使文字与气脉更流畅一些,为三四句做好说明。主要的改变还是在于三四句。

  原作的第三句意思虽然烂大街了,但不能说就错,只是“满地”二字过于生硬,把景物画面给写死了,太过呆滞,也没有给第四句留空间。故把此二字换为“几度”,这样一来就多了腾挪空间,句子也没那么呆板。而且“几度”有时间的概念,正好为第四句留青春易逝而人在他乡做铺垫。

  “羞见他乡白发人。”这句就很值得品味了,为何羞见?是花羞见,还是人自己羞见?正因为羞见,所以第三句的落花才几度都随水而去啊。因为我人在他乡,头发斑斑,或一事无成而不能归乡啊。言外之意,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诗词创作要余味无穷,可以略微借鉴本首的尾句写法。

  

  七绝 游子思归 文/诗友

  杜鹃布谷叫声声,麦浪翻金万顷盈。

  游子梦归思念处,故园花落绕心情。

  这首七绝同样有类似问题,就是整首诗的比较规矩的,文字也尚算通顺,但组合一起总感觉就是一竿子通到底,把事情全表露出来,没又余味可品。就是作者在说:我如何如何,我思念了,我心情了。

  意象并没有很好的去刻画与铺展开来,去与情感交融在一起,两者有各说各话的现象。

  比如,第三句“游子梦归思念处”,这句话太写实了,情感过于外露,作者为说而说,缺少意象佐证。第四句的“绕心情”也是如此,直白而无回旋空间,直接把句子说死,故感觉呆板而余味不足。

  

  七绝 游子思归 文/依韵调整

  他乡何处子规声,白水山前春水青。

  杨柳依依归梦又,故园花落若为情。

  这首七绝做了一些文字上处理,主要就是理顺气脉,另外就是把意象与情感进行融合,至少两者的组合不要那么生硬,各自有互相的依托。

  首句先点明他乡听到子规声,但又不知道在何处,为次句留空间。次句的“白水山前春水青”其实就是首句的“何处”了,如此,前二句就紧密的构成一幅人在他乡的画面。

  第三句转为对白水山前春水边的景物描写,抓住“杨柳依依”这种思乡的景色进行刻画,这样“归梦又”才不至于成为无根之萍。从眼前的杨柳依依,想到归梦,想到回家。但又还不能回去,那该如何?

  第四句来回答“故园花落若为情”啊。现在梦中的故园,是否都是满园飞花了呢?这些都是我思乡的情感啊。故园的花落与杨柳依依形成一种意象的对比与共鸣,故此三四句既有意象也有情感,两者互相融合而产生淡淡的思乡情怀,故读者可以回味。

  #诗词#

  创作诗词疗愈病痛,现代生活也可灵感无限。七绝4首演示手法技巧

  解析诗社比赛3首入围作品,掌握七绝创作技巧与手法,获奖并不难

  原创例子揭秘七绝创作技巧,掌握诗家语言密码,字里行间透露张力

  你还在为文字写作发愁吗?来学习七绝创作,轻松写出好诗味!

  举报/反馈

上一篇:《青海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下一篇:台湾私校“退场海啸”来袭!7月又有高校停办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