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现场|张宸嘉:向生活和阅读学习写作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5-24
手机版

  原标题:作文现场|张宸嘉:向生活和阅读学习写作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文/马 啸

  他叫张宸嘉,初二学生,现就读于湖南长沙市华益学校。他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水流下的声音》(刊发于本期《“千金作文”候选栏目》),想把它当作惊喜,送给母亲,却不料提前看到稿子的母亲竟然当场哭了。

  

  他还记得,那天是父母的结婚纪念日。但不巧的是,弟弟发烧了。本打算外出庆祝的父母只好待在家中照顾弟弟。

  那天,也是他考试的日子。从学校回到家,他“把玩着手机,想看看同学群里的信息,却无意间看到两行字:‘(草稿)赵姐,我不出差了。还有,那个合唱比赛我也……’这些字还在输入框中。心中遏制不住地想到那次母亲唱歌被我打断——莫非,她是在练习准备参加合唱比赛?”

  那天,结婚纪念照也被父亲翻了出来,挂在卧室的墙上。照片中,“母亲穿着洁白的婚纱,笑靥如花,眼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墙上还挂着一张母亲大学时的照片——“她站在聚光灯下,显得青春靓丽。”

  看到照片的弟弟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妈妈从前好漂亮呀!”

  “你妈妈以前可是校园十佳歌手呢!”父亲不无骄傲地说。

  “‘都是以前了。’母亲笑着叹息,显出追忆的神色。”

  听了母亲过去参加歌唱比赛的录音,他才发现,母亲从前的歌声原来那么婉转,又带着些许俏皮,而现在那种少女的俏皮感已经少了许多。

  那天发生的事不断刺激着他,让他忽然萌生了写作文的想法。恰好,教他语文的龙虹老师也在班上布置了写作任务。

  因为觉得把当天发生的事写下来还不够,他又翻找着素材本,从中寻找过去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最终,他决定把母亲给他熬中药这件事也写进作文。

  给父亲和龙老师看了写好的作文后,他得在母亲的手机上把稿子编辑成电子文稿,不料它却被母亲看到了。就这样,惊喜化为了感动。后来,这篇作文获得了“《初中生》寻找‘千金作文’”比赛特等奖。

  其实,从素材本中寻找“宝物” 的习惯,宸嘉在读小学时就已经养成。那时,他周一到周五会练习写一两百字的随笔,周末则会尝试将它们拓展开来,写成一篇作文。岳麓山、花坛里的迎春花、爬山虎……这些都被他一一记在了素材本中。

  上了初中,在龙老师的指导下,他平常的练笔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而新增加的摘抄任务,则让他的写作素材日益丰富。拿宸嘉的话来说,他做的这些事都将化为他“内在的实力”。

  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宸嘉喜欢写作,也喜欢看散文和小说。

  

  很小的时候,宸嘉的父亲便开始让他养成阅读习惯,还常常与他就书里的内容进行讨论。周一到周五,他每天会读半小时书,周六周日则更久一些,大概一天一小时。宸嘉母亲说,他只要一读书,便十分投入,能做到心无旁骛。

  他最喜欢看《人间有味是清欢》《诸葛亮传》和《明朝那些事儿》。让人略感惊奇的是,他陈述喜欢这些书的理由时,总会和写作联系上。

  “林清玄的文章很朴实,又能让人身临其境……立意都非常深刻,有利于我从中找一些素材。”

  “读《诸葛亮传》有利于我写比较有转折性的文章。书中的景物描写也很好,有利于我学习‘五感写作法’。”

  “《明朝那些事儿》教会我很多知识,比如‘道’是什么,有利于我写文章时使立意更深刻。”

  从以上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宸嘉读书是带着目的的,很有针对性。

  在初一的时候,宸嘉读到了《初生中》“千金作文”评选合集《月亮的印章》,发现书里面的作者在写作时“会将整件事非常平实地娓娓道来”,而他总是注重抒情,描写比较苍白。有段时间,他甚至会从网上找一些难懂的文章当素材,在表达时也爱用一些不常见的成语。母亲发现后,指出了上面的问题。他起初并不在意,直到龙老师的一番话才点醒了他:“文字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你用一些让人看不慬的成语,反而失去了作文的意义。”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学着更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一段时间之后,他的作文内容变得充实起来。

  通过读名家的文章,他更是领悟到了写作要学会打破常规:“一些人写‘对我最重要的人’这类作文,常常会写父亲给自己送伞,母亲给自己喂药之类的。实际上这些都被写滥了。 100 个人中有 99 个在写有关诚信的作文时,会写售货员多给自己找了钱,然后自己又如何还了回去。我觉得这样还是把思维给固化了,没什么新意。”

  从阅读中,他收获的远不止这些。

  “从前,我写事就是单纯地写事,写景就是单纯地写景……慢慢地,我开始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景象,就发现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普通,却蕴含着一些哲理。”

  用心观察和感受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 “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唯有下功夫去观察。”

  

  宸嘉似乎很轻易地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不喜欢写我根本没有看到的东西,我更喜欢直接去观察。为了写一篇关于光的文章,我凌晨三点钟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

  “那你是怎么观察的呢?观察什么东西呢?”我问。

  “写作不总是需要去观察那些很美丽的景色,或者很震撼的场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去用心感受。就比如说上次的老友团聚,我看到美景就一直在拍摄。没有拍摄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山泉在石头上溅出的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听到了朋友们的欢声笑语。”谈到观察,宸嘉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

  虽然文章最后还是写了出来,但他也觉得很遗憾。“回去的时候仔细去看,就发现拍摄出来的东西都没有了生机与活力。再美好的事物,如果不用心去感受,只借助一些工具去记录,就会失色很多。”

  平日里,宸嘉也会留心观察。就拿《水流下的声音》这篇作文来说,他便将不同情况下的水写进了文章。

  别人写老师,常会写到厚厚的老茧,但他对此并不认同。“老师长期握粉笔,指甲就会显得有一些白,然后手上的皱纹就会很深。但手上是没有很多茧的。我们不能在写作的时候一味地想象,还是要仔细观察,以事实为主。”

  平时留心观察,有所触动便记录下来;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用阅读的方式来改善。如果说写作有绝招,那宸嘉一定修炼得还不错,也难怪龙老师说:“他确实是班上最喜欢琢磨写作的孩子。”

  最后,祝宸嘉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止能听见“水流下的声音”。

  

  原载《初中生》作文版2023年5期

  责任编辑:S

  新书推荐

  点击上图,即可进入小程序,

  购买《月亮的印章》

  读者反馈

  (可向右滑动看更多)

  进《初中生》微信商城,购买“千金作文”合集《月亮的印章》。

  责任编辑:

上一篇:降分上名校!三大专项计划详细解读…
下一篇:清华大学“专科文凭”揭秘,学分修不够的学生或许知道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