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江西“土特产”靠啥“留洋”致富
“县里有出口备案果园5个、出口基地6个、加工厂3家。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帮助赣南脐橙走出国门实现‘卖全球’。”
“现在种植的太空1号紫皮大蒜,是经过太空选育的优良品种,个大、瓣肥,口感上佳,备受市场青睐。”
“爱折腾”的童庆锋不仅把山村板栗折腾上了网,还借助网店直接与外国客户沟通海外订单,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大大节约了成本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熊家林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春管好时辰。雨后初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的赣南脐橙产业园,果农刘阳海正驾驶无人机给果树施肥打药。
“肥水施得足,果树花才开得好,坐果率就会高。”刘阳海说,现在种脐橙和以前不同,更加智能和精准。他的果园设有无人机机场,技术人员对果园进行“厘米级”航测建模,选择合适的起飞点,并按照果树分布设定飞行线路,无人机一键操作即可开始作业。
果园里建“停机坪”、紫皮大蒜上太空、板栗住空调房……近期,本刊记者走访江西乡村发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各类“土特产”提质升级卖得俏。各地农村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汇聚规模化发展优势,靠前服务助力农企自营出口,通过农旅项目引流助推,让优质“土特产”漂洋过海出口全球,不少江西农民赚上了外汇。
据江西省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江西省农产品出口值超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
乡村振兴“橙”果喜人
“我们果园是信丰县四个首批脐橙出口基地之一。”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邱年生,从懂事时便开始和脐橙打交道。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继承父亲衣钵,成了一名职业橙农。
如今,他和江西信丰裕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了订单。果园每年总产量能达到20多万斤,年收入80万元左右。优质化、规模化的种植管理模式,为赣南脐橙打出名声、打造脐橙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赣南是红军长征出发地,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赣南经济发展落后。脐橙成为开启“兴果富民”梦想的钥匙。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要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从农村到市场的链条逐步建立和完善,脐橙可以出口到新加坡、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去年公司出口量达到3000吨,今年还将扩大出口规模。”江西信丰裕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厚海介绍道,如今,公司拉动周边果农建设新品种脐橙3200余亩,还与80多户当地村民签订合作协议,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目前,信丰县脐橙面积达27万亩,产量25万吨,脐橙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30亿元。“县里有出口备案果园5个、出口基地6个、加工厂3家。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帮助赣南脐橙走出国门实现‘卖全球’。”该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全伟说。
上过太空的大蒜要留洋
“大蒜还没采摘,已经有了‘婆家’,早被预订一空。”清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马埠镇建农合作社的负责人刘爱林就带着村民在田间给大蒜施肥,看着一畦畦长势喜人的大蒜,他满脸笑容。
马埠镇是传统的大蒜种植区。近年来,峡江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引进食思佳、井福记食品、海阔食品等1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打造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建农合作社成功与江西纯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统一蒜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方式种植紫皮大蒜680亩,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
“现在种植的太空1号紫皮大蒜,是经过太空选育的优良品种,个大、瓣肥,口感上佳,备受市场青睐。”说起紫皮大蒜,刘爱林言语间充满着自信。
如今,这些上过太空的大蒜踏上了留洋的旅途。在江西纯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筐筐大蒜经过分拣后放入发酵箱,60至90天后就会变身具有保健价值的“黑蒜”。
“黑蒜保留了大蒜本身的营养成分,去除了刺激性气味,抗氧化活性大大提升,身价是大蒜的10倍。”江西纯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建章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已有20吨黑蒜顺利出口菲律宾,这类产品出口在江西省尚属首次。”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出口928万美元,企业利润翻倍。
峡江县商务局副局长刘美芳介绍,过去,由于不懂政策全靠代理出口,当地出口的农产品只能赚取微薄差价。如今,商务部门靠前服务“牵线搭桥”,协助企业完善出口手续实现自营出口,进一步打开了农产品溢价空间。
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一家果园内,果农挑运脐橙(2022年11月26日摄) 胡晨欢摄/本刊
山村板栗“出山过海”
“人吃得健康身体好,农产品‘吃得’健康,品质会更好。”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板栗种植大户童庆锋边介绍边指挥挖机给果园填埋有机肥。
上清镇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虎山附近。板栗是上清镇的“土特产”,家家户户都种植。从上世纪90年代起,童庆锋就用扁担挑着百余斤板栗坐车到福建等地的批发市场售卖。路途近3天,每斤板栗卖3元,生意不好时,他连车费都赚不回来。
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农旅融合,许多到龙虎山游玩的外国游客被“蒸板栗”“板栗烧鸡”等当地特色美食“圈粉”。2020年,一位马来西亚游客品尝板栗后,购买了一些带回国。没想到江西的山村板栗在国外超市成为热销货。仅为这一位客户供货,童庆锋每年就要出口五六吨板栗。
以前,当地农户用传统的“土办法”储存板栗,在箱子里铺一层板栗再铺一层沙子,板栗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高密度堆放,影响口感,也容易损坏。童庆锋成为当地第一批建设冷库的农户。为保障产品品质,他不断更新设备,甚至跑到外省调研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商。
随着生产品质要求不断升级,童庆锋陆续淘汰了噪音太大、密封性不好、易损坏的几代设备,如今的制冷设备用手机App就能控制调温。在政策扶持补助下,他的冷库面积也从几十平方米,增加到260平方米。
近年来,上清镇进行了光纤改造,5G网络实现了“村村通”。“价格从以前线下每斤3元,卖到如今线上每斤16元。”开起网店的童庆锋说。现在,线上网店已经成了他的主要销售渠道,每年快递费就要花十多万元。
童庆锋还借助网店直接与外国客户沟通海外订单,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大大节约了成本。
在上清镇上清村,春耕时节,55岁的村民倪爱忠在农技员指导下给果树松土施肥,除草清枝。他种了五六亩板栗,大部分由童庆锋收购。倪爱忠说,板栗不再愁卖,每年稳定赚万余元。
上清镇党委书记许佩君说,当地农产品远销全国甚至海外,农民也能赚外汇了。目前,上清镇板栗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每年从这里出“洋”关的板栗在40吨左右,累计带动1200多户农民共同增收。■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