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为什么就不能卖猪肉?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2-18
手机版

  

  看 度 锐 评

  

  近日,柳州市兴隆市场卖猪肉的廖立峰火了!他从一所985大学毕业后,被柳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录取,成了一名公务员。后来几次投资失败后,为尽快还清债务,廖立峰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在菜市场开了一家猪肉店,一时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

  很多人将他与“北大屠夫”陆步轩相提并论。当年,陆步轩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也是因为求职碰壁、经商失败,最后只好摆摊卖猪肉。2003年,那篇报道他的文章——“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还曾引起“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的大讨论。

  如今,陆步轩早已经逆袭成功,成了亿万富翁。可当年包括他自己在内,也有不少人认为,北大毕业卖猪肉是开了个“坏头”。要是个个都学他,将来是不是还有清华毕业生当月嫂,复旦毕业生摆摊卖水果的事情?这样的想法,说好听一点儿就是书生意气,说难听一点儿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没错。可这里的“读书”,并不是代表考重点大学,而是指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明事理、辨是非。从北大毕业的,不一定都是读书人,卖猪肉的,也不一定就不是读书人。在当下,学历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不管你是985、211,还是北大、清华毕业,只能让你在找工作时更有竞争力,并不代表你就是个读书人,也不能代表你以后一定会过得幸福。

  既然是为了找工作,那就不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据廖立峰说,摆摊卖猪肉,虽然很辛苦,但一个月能挣三四万,而且少了很多职场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烦恼,对他个人和家庭来说,何尝不是好事一件。另一方面,如果名校毕业生,大面积地选择卖猪肉,当月嫂,那说明我们的教育方向上一定出了问题。现在出现在新闻中的,无非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个例而已,实在不用过度联想和担忧。

  名校毕业就一定要从事高精尖的工作才算人尽其用吗?当然不是。当年孔子问众弟子人生志向为何,大家的回答都是各种宏伟目标,远大抱负。而弟子曾皙却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意思是,在暮春时节,约上知己好友,载歌载舞,就是最大的幸福。唯独对他的答案,孔子点了赞。因为人首先得过好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其他的,那都是后话。

  扫码添加看度君微信

  !!即刻加入看度锐评读者群!!

  —END—

  看度新闻

  文字:杨姗姗

  视频:翁麟

  主播:张稷

  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何静

上一篇:在职研究生报考的方式有哪些
下一篇:同等学力申硕是个坑?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