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量、扩容、转专业政策升级!复旦、交大、上海师大等发布今年招生新亮点
复旦、交大转专业政策升级!进“大门”后,可再选“小门”,入学后,专业不满意可以换!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纷纷发布2021招生新亮点。
今年复旦招生全面推出人文科学试验班,技术科学试验班下设专业(类)数量增加到16个。转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多数专业均给予学生两次转专业的机会,各转出专业对转出的人数和学习成绩排名均不做限制。
今年上海交大新推出人文科学试验班、李政道物理班,新增6个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转专业政策也全面升级。
上海师范大学今年招生的最大亮点为扩容:师范类计划增量及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复旦大学:招生计划在大部分省份都有增加
6月15日,复旦大学传出信息,2021年招生政策整体保持稳定,招生计划在大部分省份都有增加。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潘伟杰为今年复旦大学招生亮点划出了多个关键词。
关键词:试验班扩容升级
2021年,复旦大学共有28个专业(类)辖12个招生大类面向高考统招招生。
全面推出人文科学试验班,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三个专业类,各学科均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并获评a类。文史哲的交叉融合培养,进一步强化文科基础性研究能力培养。
技术科学试验班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类、保密技术等专业,下设专业(类)数量增加到16个。试验班进一步夯实理工科基础,推动不同专业、学科交叉及人才复合培养,为广大考生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选择机会。
医学试验班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并获评a+。试验班紧紧围绕国家健康战略需求,培养真正潜心于疾病机制基础性研究、有志于解决重大疾病防治问题的拔尖创新青年。
各试验班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优势,着眼于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复旦特色的各培养计划和“专业分流”“转专业”等培养政策相衔接,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关键词:推“2+x”本科培养体系
近年来,复旦构筑的“2+x”本科培养体系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x”体系中的“2”是指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x”则是指个性化成长的无限可能,如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创新创业等多种发展道路。
“2+x”体系的专业培养,旨在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训练,获得所修读专业的核心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在这两方面基础之上,学校为有志于在本专业深造的同学提供了专业进阶路径和以培养优秀专业人才为目的的本科荣誉项目,为希望获得多学科背景的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发展路径和辅修学士学位项目,为有志于投身创新创业的学生准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资金支持。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转专业和跨校辅修获得更多的发展选择。
目前,“2+x”本科培养体系已基本覆盖学校各专业。学校为专业进阶方向的学生准备了150余组专业进阶模块课程和23个荣誉项目培养方案,为跨学科发展路径的学生准备了80余组本科学程课程和辅修学士学位项目,为创新创业方向的学生提供了10余组学程课程。
为有志于学术研究发展的学生,复旦大学特别设立了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在本科阶段,学生可以在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本科荣誉项目中,获得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和本科生学术研究计划资助,强化科研能力训练。并在本科高年级获得加入卓博计划,贯通博士生培养的机会,迅速成长为引领未来的优秀青年学者。
据悉,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共8个,全部招生专业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2.0基地,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
关键词:转专业范围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复旦大学转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俄语、朝鲜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入学后不实行校内转专业政策以外,包括护理学、法医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在内的其他专业均给予学生两次转专业的机会,各转出专业对转出的人数和学习成绩排名均不做限制。
潘伟杰指出,今年复旦更多专业开放“转专业”大门。同时,与这一扩大相对应的是,各专业转入计划数根据当年招生专业计划数的15-20%设定,经过选拔和面试最终确定转入人选。根据以往数据,每年全校转专业申请人数总量均未达到计划满额。
“两次转专业申请提交的时间分别为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的四月,学生对专业可有一定时间了解,也就是说可以先进学校‘大门’,再进选择‘小门’,”潘伟杰表示,复旦大学深厚的基础学科底蕴和“2+x”本科培养体系,将保障学生可获得更大范围选择,以及学业上的无缝衔接。
上海交大:新推出人文科学试验班、李政道物理班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21特色招生培养新模式,打造“不出国门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激发创新为使命,积极培育具有“梦想和激情、想象力和好奇心、系统知识体系和跨界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引领未来”的人才。总结今年上海交大招生亮点也有人文科学试验班、李政道物理班、转专业政策升级等不少关键词。
关键词:首推人文科学实验班
随着社会的变革,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和需求不再局限在某个专业领域,而要求更加丰富多元、跨界整合的能力和水平。上海交大以学生专业志趣需求及交叉复合培养需要,形成大类培养格局,打造工科、经济管理、理科、自然科学、法学、医学、人文科学7大试验班。
其中人文科学实验班为今年首次推出,将发挥“科技人文”“智慧社科”的交大文科特色,融合汉语言文学、法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媒体传播等优势学科,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与社会科学方法的训练,构建全新的“文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医学试验班把临床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等五年制优势专业科学整合,加强医学人才在文、理、工、管等领域的交叉培养,全面打造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关键词:新增6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和专业
去年上海交大推出7个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11个专业方向),今年又新增6个,涵盖了理工、经理、经工、法经、医管等多种类型交叉复合。
今年新增的6个项目包括,面向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的“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面向化学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培555电影网养深刻理解科技与金融关联并能够创新应用科技手段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理工交叉的卓越创新人才的“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具有生态学理念和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大健康”战略对营养高端人才需求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行政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
关键词:特色培养与国际化教育
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的学生入学后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成绩选择不同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借鉴卡耐基梅隆、康奈尔和斯坦福等大学的课程体系,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今年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全面战略合作新设“国智班”,共同培育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科技力量。
今年,受李政道先生的肯定,上海交大创立全国唯一的“李政道物理班”,旨在探索解决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素质教育,积极回答“钱学森之问”。学院将与李政道研究所一同选拔优秀业界权威担任导师,定期邀请国内外大师与同学们开启学术之旅,加大创新思维培养力度。
此外还有机动学院的“钱学森班”、航空航天学院的“莫航班”、数学学院的“吴文俊班”、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交叉学科试点班”等,打造独特的交大培养路径。
国际化办学方面。上海交大的密西根学院和巴黎高科学院,今年也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扎根中国,连接世界,构建世界新格局思维与能力教育。同时,今年两学院都推出了免学费计划。密西根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获批单位,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转专业政策升级
上海交大今年全新升级转专业政策,为梦想努力的同学们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在校学习情况,综合考虑自己的专业意向和兴趣特长,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于大一、大二申请全校范围内自主转专业。
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课程选修模块、辅修专业及双学士学位等不同渠道跨专业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大幅增多
6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也公布了今年的招生计划以及师范生培养改革创新方案。
关键词:招生增量创新高
今年上海师范大学在沪秋季本科招生人数为2073人,82个本科专业参加文、理、工、教育、艺术、体育等专业门类的招生。其中有23个师范专业招生。
上海师范大学全校师范类专业(含艺术、体育)约占40.1%,其中上海生源师范总计划1250人(含艺术、体育、春招),较2020年度的915人增加335人,增幅36.6%,占上海师大全校师范类专业的62.3%,高出上海师大全校师范生比例22.2个百分点。
据统计,上海师范大学今年的师范类计划增量及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上海师大沪秋季高考提前批次师范类专业计划首次突破1000,达1017人,较2020年度的707人增加310人,增幅达43.8%。
关键词:“3+3”“4+2”
上海师范大学“复合型跨学科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指向大规模培养本硕贯通的高层次高学历教师队伍,目前已列入《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2021-2025年)。上海师范大学拟以此为基础,实现优质生源引进计划,通过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方案,提升师范生的整体学历水平。
上海师范大学在已有的四年制本科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了师范生培养规格提升的两种路径:
(1)3+3:针对具有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师范生,选拔进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阶段,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综合科研型骨干教师。师范生入学后,前三年在各专业学院进行训练,在第六学期末,有资格获得免试直升研究生的优秀学生,可经过选拔进入另一师范专业,直接接受三年的教育硕士培养。
(2)4+2:针对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中小幼在职教师,为中小学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理论较深厚的胜任教学改革的专业学位硕士。完成4年本科专业学习且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学生,经考试合格后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硕士阶段学习,学生毕业后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已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工作满三年的中小幼教师经考试合格后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关键词:六重保障实现管理有效性
为了保证各项改革举措得到落实,上海师大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以实现师范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对标国家标准、双万计划、师范专业认证。上海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普遍实力雄厚。目前24个师范专业,有17个都已经被评为国家或上海市级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9个专业已经通过了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在未来五年,除新办专业之外的所有师范专业都将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都将进入市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为师范生培养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质量保证。
教师职前职后一体专业发展。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市师资培训中心等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建立教师综合测评体系,持续收集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即时调整师范生培养方案,保证师范生的培养符合基础教育学校的用人需求。
全程大数据质量追踪检测。2020年开始,上海师大开始建设师范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投入使用,系统地收集师范生的实践课程表现性数据以及导师的评价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管理师范生的生涯发展,及时干预,总结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赛促练锻造未来名师。未来教师的成长和“突围”,越来越依赖于他们在教学竞赛中的表现。上海师范大学要求所有师范生都必须将参加教学竞赛作为实践学习的必修环节,通过参与比赛来检验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
ugs联合发展共同体。以校地合作为基础,实现大学、政府和中小幼学校的紧密合作。目前上海师大与浦东新区、青浦区等上海五大新城的重点区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大学与基础教育教师的双向互聘等制度创新,实现基础教育深度参与师范生培养过程,保障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教学论名师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国内在学科教学方面的权威专家(如语文教学的郑桂华教授等),保证师范专业有一群稳定的、内行的教授在做出改革决策,保障师范专业在全国范围的领衔地位。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商学院近日也分别公布了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包括:招生计划分配原则、录取规则、学费标准、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
各高校网站招生板块皆可查询!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上一篇:大学专业代号
下一篇:大学毕业生:速来集合!火热军营在召唤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