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存钱一样写作,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木言声~

  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前段时间后台收到了好几条类似留言:

  

  作为一个理财小编,我从没想到「开写作课」的呼声会这么高。

  回想起来,我也听过不少写作课,看过各种花里胡哨的方法论。

  但最后真对我有帮助、能坚持做下来的,反而是最简单的办法。

  灵感来自2本看似不相关的书——

  一本是《卡片笔记写作法》,一本是《别闹了,费曼先生》。

  一个教会了我输入,一个教会我输出。

  今天打算结合书里的内容,分享一些我们的写作故事^^~

  如果你也曾有这样的经历——

  输入很快,但下次碰上还是不会;

  记下的笔记不去回顾,过两天就忘;

  打开空白文档,从零开始写很痛苦......

  那么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有帮助~

  

  01

  输入:2个卡片盒子

  先来回顾一下:学生时代,你是如何记笔记的?

  「老师边讲边记」,或许是大部分人的答案。

  但这只是第一层操作,也就是「认知」本身,机械记录和简单批注。

  如果你观察过班上学霸,会发现他们的不同——

  课上听得认真,但几乎不会动笔跟着抄;总是到晚自习或者第二天,再回忆要点写下来。

  这是第二层操作,又叫「元认知」,是对自己当前的认知进行再次觉察和重构。

  我也曾跟着有样学样:

  为了准备万有引力章节测试,我用便利贴把能想到要点都默写下来,进行公式推导和演练;

  漏掉的知识点,让我焦虑得在走廊上踱步,直到想通,才回去睡了个安心觉。

  考试意外地顺畅,出成绩全班第二,效果惊人。

  后来了解到,这背后是有科学原理的。

  人的记忆机制有两种:存储+提取。

  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在30年前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

  如果你在存储时多费点力气,知识会记得更牢固,在调用提取时也会更方便。

  再举个卡片书方法原型的例子——

  尼克拉斯·卢曼,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30年间,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研究的还是社会学中被誉为课题之母的「社会理论」。

  当别人问他为高质高产做出了什么牺牲,他却简洁地回答:「成本为零。」

  和固有印象中,学者都要经历艰苦卓绝的集中研究不同,卢曼的功夫更在平时。

  他有2种卡片盒——

  

  不可少的一步是加入「索引」,给每张纸写上编号。

  之后就可以清楚知道这条笔记逻辑上的前一条、后一条是什么。

  当某个主题的内容积累得足够丰富,他就会做一张「主题概览索引卡」,写论文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素材整理在面前了。

  有时他会抽取两个看似无关的笔记进行组合,有不少新思路就是这么发现的。

  这就和我们平时养成了存钱、记账的习惯,缺钱时从储蓄罐里拿的道理一样。

  

  02

  输出:难的事情简单写

  说完了输入,我们来聊聊输出。

  还记得面试前做功课,读到简七写的「我想把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读成一本小说,情节简单,结局明了」,一下子就戳中了我。

  让我想到了一直以来的偶像,物理学家费曼。

  他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不仅能解决高深的物理难题,获得诺奖,还能给任何人讲明白。

  费曼学东西巨快无比,他总喜欢给事物按照自己的理解「重命名」,并且一定要找到「应用的方法」。

  以他为榜样,我也一直想把晦涩的理财投资术语,给讲有趣。

  编辑部的小伙伴们,也常彼此打趣「要说人话」——

  比如「简七果园」系列,从果园的运营和家庭账本来体现「财政运作」、用果园内部的生产和消费讲解「内循环」;

  聊沪深300的科普文章里,会用考试排名的逻辑,来解释编制规则,用打游戏来比喻我们买基金的成长过程;

  又比如用面粉厂和饺子馆,来比喻通胀的传导过程......

  试着「重新命名」、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一个要解释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讲述;

  在哪里卡住了,就再回头查看原始资料,直到成文。

  当然过程中也时常碰壁,比如有时为了换种方式解释,却把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了。

  但是很快也会重新拾起文心,做复盘,进行「再认知」。

  其实不仅仅是写作,费曼的方法对于任何一个需要「表达」的场景,都很适用。

  03

  理财小编写作大揭秘

  卡片方法,和小编的日常操作不谋而合;而费曼的方法,重在平日的刻意练习。

  现在作为卡片的软件很多,比如flomo、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印象笔记,或者手机的备忘录等,都可以随手做记录;

  我平日里一般哪个趁手用哪个,只要好检索就没问题。

  每个笔记都用会「#+关键词」贴好标签,点击一个标签,相关笔记都会出现,微信、印象笔记还能检索出相关图片。

  每天整理的时候,我会集中转移整理到一个平台上;

  某主题的材料积累多了,就做「主题概览索引卡」。

  比如之前城市群的文章——

  「城市变化」是我平时一直保持关注的方向,碰到热点或者想写的话题时,就很快能串在一起。

  这样的记录会延续知识的生命,后来写「城市更新是不是下一个风口」时,积累的内容又用上了。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主战场,先建立4个笔记本组:进-存-归档-概览卡。

  

  挨个来——

  第一步,进:不论读什么,记下来。

  写下你认为可能会在自己的思考或写作中使用的内容,直接记录原文和出处,做些简单标注,并写好标签;

  第二步,存:最好每天复盘。

  每个笔记,都用自己的话做简洁的复述,补上你自己的看法。

  

  城市群背后的稿件截图,飞书

  第三步,归档:没有进行第二次处理的笔记,全挪到归档组。

  这说明这份摘抄来的笔记,目前还不那么重要,可以先集中放在归档的「观察区」。

  最后一步:定期建立「主题概览卡」。

  比如每周集中一个时间,思考这些笔记和你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有什么关联,把同主题的内容提取出来,建立概览目录。

  概览卡是独立的,又是最重要的,所以编号更靠前(000-概览卡)。

  可以继续在子文档用编号开头,当你选择「按文件名排序」时,优先顺序就很明晰了。

  

  就像卡片书里说的那样——

  如果这些方法能长期坚持下来,你面对的,就不再是从零开始的写作,也不会每次凭空愁选题。

  其实不论是卡片书还是费曼书,早已不仅仅是谈写作、谈学习,更是一个重新思考和整理的过程——

  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天地。

  好啦,关于理财文章的写作就和你聊到这里,一起日拱一卒吧~

  最后也做了张总结图,欢迎转发、收藏: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欢迎点个「赞」告诉我哦,也欢迎留言区聊聊你想看的话题呀~

  本文首发简七读财

  (ID:jane7ducai)

  关注后领取30个赚钱小工具。

  一起让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举报/反馈

上一篇:体育单招复读培训班
下一篇:以“1+X”助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