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话教育:孩子托管、教师薪酬、职业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01-14
手机版

1月13日,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教育界别分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们就教育均衡发展、小学生课后托管、基础教育教师薪酬、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其中贾嵘委员、刘伟委员、宋兴航委员等委员们的提案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小组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支招。

课后托管"再延时"获赞 呼吁激活学校自生动力

“太原市杏花岭区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小学课后免费托管‘再延时’服务,在太原市开展托管工作的基础上率先延长放学时间至家长下班,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在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无法接、管孩子的社会性难题。”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实验小学校长贾嵘一发言,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样一个困扰无数家长的难题,没想到太原市杏花岭区却做到了。

贾嵘委员

贾嵘委员说,作为2019年重点民生项目,太原市杏花岭区小学“课后托管再延时服务”工作本着自愿、免费、减负、安全的原则,让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同时遏制了社会培训机构因利补课、高额收费乱象,起到了“服务社会”的作用。

“除了常规的作业辅导、知识回顾、自主阅读等内容,各校纷纷设立社团,开发素质教育课程。”贾嵘委员表示,下一步山西省实验小学将继续针对制约托管工作有效开展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并着力解决,以“延时”促“减负”,变 “加法”为“乘法”。

而在她的“关于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激活学校内生动力的建议”的提案中,呼吁政府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借鉴并推广太原市杏花岭区"托管服务再延时"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区域实际,建立起保障机制、运作机制两大机制,形成推动“课后托管延时服务”的强大合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办人民满意教育。

同时主动顺应家庭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呼吁政府加大投入,认可教师付出保障教师权益;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提高专业水准,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托管服务工作成为一项利民惠民、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为了解决公办学校束缚、教师职业倦怠和发展瓶颈等问题,激发校长和教师工作热情, 贾嵘委员建议,打造优质学校,实现强校带弱校,弱校变名校;名校带新校,新校是名校,走集团化办学和大学区改革的路子,打造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特色的名校;加快"名校长"培养计划,让名校长们发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积极作用;建立临聘教师人才库,实行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统筹使用、同工同酬,享有同样的赛讲、培训、评优等资格。

打造优质公办学校 教师薪酬及编制问题不容忽视

“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则要朝着特色化、优质化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伟指出,“当前,我国公办教育的发展面临两大瓶颈,一是薪酬体系不合理,一是教师编制不足。这两个问题对于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形成很大的制约。因此,我建议统筹设置基础教育阶段的‘编制池’。考虑到有些区域或学校实际编制不足,而有些区域或学校特别是一些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编制远超实际所需编制数,可以考虑将空余编制由省里统筹收回设立基础教育阶段的‘编制池’,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给予统筹使用。”

刘伟委员

经过深入调研,刘伟委员发现,我省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薪酬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发放体系上,带来的问题:一是绩效工资总量不超过1倍和1.2倍的规定,导致学校绩效工资发放总量非常有限;二是导致发放制度僵化。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本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导致很多学校为了避免矛盾,采取平均发放的办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发展的作用。

“再谈编制问题。根据当前我省的总体要求,编制总量不增。但近几年,为了缓解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矛盾,新增公办学校逐渐增多,新增教师编制愈来愈难以解决,随着很多学校聘用教师增多,学校的财政资金又是根据编制预算,聘用教师和编制内教师的薪酬体系不同,导致同一学校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日趋增多。”刘伟委员说,“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特别是无编制教师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对学校的队伍管理和师资培养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他认为,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薪酬体系和编制问题,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目前,我省大学的绩效发放总量要求是不超过规定总量的5倍,中小学可以借鉴大学绩效发放的规定,提高到不超过绩效总量的3倍。根据目前中小学的情况,要有效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对绩效发放办法进行改革,一方面是制度层面上的改革,一方面是学校内部对绩效发放办法的改革。但无论何种改革,均要求给予学校绩效发放一定的灵活性。”

职业教育不能一盘散沙 招聘教师不应只认“学历”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负责人,省政协委员、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院长宋兴航的提案也没离开本职工作。为了让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他建议推进山西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

宋兴航委员

根据详尽的调研,宋兴航委员了解到,目前我省职业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无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同地区均存在“多、小、散、弱”的局面。现省内有50余所高职院校,而在校生人数在万人以上的仅1所。另外,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老旧、实训设备陈旧、体制机制落后等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一所学校能够被评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因此,必须加快改变这种状况,而多措并举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托晋中职业教育园地,建设省级的职业教育园区。”

山西省目前有大学园区,他建议,将晋中职教园区纳入山西省省级层面进行规划,将具有发展潜力的高、中职院校引进省级职教园区,采用大学园区的建设办法,将市区小弱的学校进行土地置换,集中到省职教园区。

同时,鼓励太原市都市圈、晋北城镇群、晋南城镇群和晋东南城镇群开展区域城市、行业产教融合试点,形成试点经验,争取列入国家级试点。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基地、有较强影响力和改革意愿的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鼓励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企业牵头建设园区,为产教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宋兴航委员说,目前,在教师引进方面,“学历”仍然是职业院校招聘教师过程中的一道“天花板”,主要以硕士、博士毕业生为主,缺乏专业实践能力,而专业素质过硬、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技能人才受限于体制机制障碍以及学历或职称等原因,很难进入职业院校,尤其很难获得编制,互聘、互兼不畅。在教师培育方面,存在职称评审、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问题,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主要以知名本科院校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主体,缺少省级培养培训基地,行业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无法或不愿意提供足够的岗位来接纳教师实践。

山西新闻网记者 张小林

上一篇: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下一篇:民营教育资本化浪潮:职业教育与课外补习催生千亿巨头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