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职教振兴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1-04-30
手机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玮 通讯员 张鸣 济南报道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实施教育强县战略,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谈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商河县委书记翟军一语中的。

在商河,职教振兴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被列入2020年全县一号文件,每年有数百名职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当地企业发展,为全县经济赋能。2020年全市综合考核,商河位列第5,创历史最好成绩。

商河职教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大手笔的资金投入、长远光的政策支撑、求创新的教学方法。

总投资62.84万元,建设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新华教育集团山东职业教育产业园、商河职业中专扩建项目等三所职业院校为国培养能工巧匠。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县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3000人。

制定《商河县职业教育三年(2021—2023)发展规划》,围绕打造服务省会、辐射省会经济圈北部的济南职业教育产业基地这一目标,到2023年,完成1个总体任务,即建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5个全面提升,即实施以商河县职业中专扩建和玉皇庙镇两所高职院校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工程,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施教学提质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实施职教赋能计划,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培育计划,校企合作水平整体提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支持学校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师专业素质显著提升。

创新办学理念,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模式,商河县职业中专与本地企业山东力诺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新型学徒制培训班。“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第一批165名员工今年10月就能在企业大展身手。开展“2.5+0.5”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利用两年半时间打好理论和技能基础,最后半年外出顶岗实习的全新办学模式,每年为社会输送900余名职业技术工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3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和26家县域企业“联姻”,开展校企合作,每年有300名成熟技工成为企业骨干。紧跟发展步伐,开设航空服务专业,为商河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储备300余名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与县内相关单位展开合作,开展残疾人冬季大棚技术、麦田管理等社会培训,培训人数达到5300余人次,全方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商河职教振兴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反哺“教育强县”战略实施。

2020年,商河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强县工程,投资36.5亿元,改建新建16所学校,计划今年9月份全部投入使用。按照“学前普惠、小学整合、初中集中、高中提升”的思路,8月底前完成9所初中进城、22所小学集中的调整工作,涉及8个镇街的6000余名学生,将在县城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在此之前,商河已提前制定了户籍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案,并通过“雁归商河”引才机制、校长职级制改革、“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就连校车和配餐情况,也已出台了对应的财政补贴和配套政策,消除家长后顾之忧。

通过实施教育强县工程,到2024年,商河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义务教育质量迈入全市中上行列;打造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高中教育品牌;建成服务省会、辐射省会经济圈北部的济南职业教育产业基地;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实现人才高地集聚效应,以人才的大集聚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上一篇:深耕职业教育37年 桃李芬芳
下一篇:引进全国最大的职业院校 商河打造济南职业教育产业基地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