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庭生育意愿,他建议男性休42天以上产假!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1-02-28
手机版

“今年是我第三次提这个《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此前曾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三次会议提交了,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告诉记者,民众普遍对合休产假的建议表示强烈支持,但从具体实践来看,仍亟待国家层面修改上位法,以支持各地人社部门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

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四年多以来,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不升反降。

“政策对生育的鼓励和实际出生人口的下降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不禁让我们去思考其中的原因。”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一方面,育龄妇女人数大规模减少,另一方面,家庭生育意愿下降,即使政策进一步放开,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人大代表:

家庭生育意愿下降

与这个因素有关

“育龄妇女人数大规模减少是既定现实,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而提高家庭生育意愿却是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去引导的。”林勇代表表示,目前家庭生育意愿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育对女性劳动力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二孩的出生也给家庭带来经济和人力上的严峻考验。

首先,对求职女性而言,生育二孩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对其录用的概率。女职工因为生育导致的产检、安胎、产假等原因离岗,使得企业招聘新员工时普遍倾向于录用男性。生育二孩更使得这种离岗时间翻倍。

其次,对于本身在职的女性而言,生育二孩影响其职业晋升。具备生育二孩条件的职业女性,大多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生”还是“升”是个两难抉择。在一番权衡之下,部分女性选择二孩优先,在工作上主动或被动地“退居二线”。二孩出生后,因为忙于照顾家庭,二孩妈妈也难以像男职工一样全心全意、毫无顾虑地在职场打拼。二孩的孕育一定程度上成为职场女性的“事业拐点”。

“二孩政策出台后,各地纷纷延长产假作为政策的配套保障,但是这种保障对二孩家庭而言远远不够。”林勇告诉记者,据相关调查显示,生育二孩意愿最强烈的人群是70后,而选择不生二孩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不足。

他表示,产假的权利主体仅有二孩妈妈,理应共同哺育孩子的二孩爸爸却只有7-30天不等的陪护假,完全不足以分担照顾家庭的职责,加上爷爷奶奶辈年龄较大体力有限,因此二孩出生后,照顾家庭的重担大部分落在二孩妈妈身上,也催生了“丧偶式育儿”等网络热议现象。

“综上所述,生育二孩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性别不公平,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下降。”林勇说。

人大代表建议:

男性产假42天以上

有计划分步骤延长天数

据了解,我国现行产假政策包括针对女性的产假和针对男性的护理假(部分省市称为陪产假)。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在此基础上,各省在各自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分别规定了奖励产假。奖励产假从30天到92天不等,大部分为60天,最长的是西藏,产假合计365天。针对男性的护理假各省从7-30天不等,大部分为15天,在上述规定假期内照发全额工资。

“修改我国产假政策,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陪产假在欧洲得到的重视程度最高。”林勇表示,1974年,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父母育儿假取代女性产假的国家。2002年,瑞典的带薪育儿假增加到480天,其中90天属于强制休假。这种强制男性分担育儿任务的政策,可以直接降低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纠正性别不公平现象,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使全面二孩政策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善家庭教育效果,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林勇建议,为了保证全面二孩政策有效落地,建议夫妻合休产假并有计划、分步骤延长男性休假天数。

第一,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生育法》,其中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使丈夫享受产假的权利法定。

第二,将陪产假与产假合并,由夫妻合休,其中男性产假建议为42天以上,具体天数各省根据财政能力自行确定;在上述规定假期内照发休假人全额工资。

第三,建议允许男女双方在法定产假、各省奖励产假基础上申请延长假期至42周(夫妻双方休假合计);在法定产假后的休假期间,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发放待遇,由企业先行垫付,每半年到相关政府部门报账一次,相关部门核实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将相关待遇予以报销。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贺风玲

来源:广州日报

上一篇:重庆市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 2021 年“三八”国际妇女节 短视频征集活动
下一篇:新编中华祖训集成之五十二《新编李世民《帝范》选》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