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在学规模4002万,毛入学率51.6%!说明什么?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12-27
手机版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情况亮了一次家底。这里,我们仅从高等教育的一些数据做一点浅显的分析。

2019年,全国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连年走高,突破50大关,达到了51.6%。

也就是说,全国18~22周岁的适龄青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高等教育在学。按照国际标准,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可以看出,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可喜成就。

要知道,建国之初我们的毛入学率只有0.26%,改革开放之初只有2.7%,进入新世纪当年只有12.5%,此后,节节攀升,2012年破30,2015年破40,到了2019年,终于破了50大关!

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88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普通高校校均规模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

2019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在校生3031.53万人,比上年增加200.49万人;毕业生758.53万人,比上年增加5.22万人。另有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6.00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1.75万人。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全国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了,更进一层的意思是,说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上大学是有用的!这从高考报名人数连年增长也可以看出。

道理很简单,如果只有极少数人相信上大学有用,就不可能出现这种连续增长;如果实践证明上大学没用,也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增长。

谁也不傻,徒劳无功的事还会一干再干吗?只有真正有用的事,人们才会保持持续的热情和投入。

那么,上大学的用处到底在哪里呢?

剑客老师认为:

上大学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学位,不是拿到一块就业的敲门砖,而是大开眼界,从此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说过一句话:

“大学的质量也许不在于校园本身,而是因为这里的人。”

个人认为,强教授的话可以这样来理解:上大学的意义,在于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大学里既有点石成金的大师,也有星光灿烂的同学。越接近他们,就越有机会点亮人生。

这也是疫情期间,高校为什么要冒险开学,大学生为什么急着回到大学里去的深层次原因。

否则,大学生们都在家里上网课岂不是最安全?

但是,大学生这个年青的群体,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视野,需要思维,需要灵感的碰撞,需要有良师益友来指引航向!

上大学的意义或许正在于,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能看到、能想到、能做到的人!

能看到指的是在大学里练就一双慧眼,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从此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规律看趋势,破开迷雾看真相。

能想到指的是借助于大学期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阅历,举一反三,窥斑知豹。

能做到批的是养成强大的执行力、行动力、意志力,敢想敢干,百折不挠。

剑客老师非常赞同这一句话:大学学历或者决定不了什么,但起码说明“勤奋和聪明总占了一样”。

现在,网络上谈起读大学的意义,如果有人还敢再提“读书无用论”,就会遭到众多网友的一致嘲讽。人们不再相信那些不读书照样混得好的谎言和鸡汤。

而“北大屠户”陆步轩常常被那些不喜欢读书的人用作例证,说他毕业于北大,最后却当了挥舞杀猪刀的屠户,岂不正好说明读不读书没啥分别?

但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同样是屠户,为什么陆步轩能够办学校、写教材、出书,最后身家亿万呢?

有人曾问过陆步轩:读书改变命运吗?

陆步轩沉吟之后,回答:读书改变思维。

而人类的终极比拼,就是思维方式,这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对此,你怎么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剑客谈教育

上一篇:关注!明年起至2023年,这个省53所民办高校学历教育收费拟放开
下一篇:中国与54个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