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努力把好的教育办出来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13日 第 05 版 版面截图
原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注重学生人格培育、全面发展
努力把好的教育办出来(教改一线·校长和学校的故事)
图①:锡山高中学生在研创课上测试电路。资料图片
图②: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资料图片
图③:锡山高中校门。资料图片
走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正值上午大课间。学生们从教室鱼贯而出,有的在操场上跑步,有的拿起扫帚清扫校园,有的来到校园农场照看作物……到处欢声笑语,到处都是活跃的身影。
在无锡,锡山高中很有名气。不仅因为这所学校教学质量高,更因为这里的学生气质卓然——与他们攀谈几句便会发现,这些孩子普遍自信开朗、谈吐大方,幸福感高、焦虑感低。
什么是好的教育?在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看来,“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作为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一所高中,如何既直面高考的竞争压力,又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成长?锡山高中的探索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张弛有度
“就算是高三,也应该保持一个基本的节奏,该跑步的时候就去跑步,该做题的时候就去做题”
在接受采访时,高三学生尤书元会时不时看一眼手表。
本以为是采访耽误了他的学习,可意外的是,小伙子说:“是去弹琴,我每天都要练琴至少一小时。”
“他成绩很好,如果正常发挥,考上名牌大学是很有希望的。”一旁的班主任说道。
“艺术是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说这句话的时候,尤书元的眼里有光。
培养优雅生活者、每周一节艺术课,是锡山高中的特色之一。怎样在一周一节课的短暂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唐江澎思来想去,选择了合唱。每个学生都可以接受专业的训练,用自己的嗓音——人身体自带的最美的乐器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表达美。
“毕业典礼上,几百个孩子站在礼堂里,分成4个声部,合唱起属于他们年级的那首歌,这场景会让人热泪盈眶,这是属于他们的共同文化记忆。”合唱指导老师艾佳莹说。
除了艺术课,每天一节体育课,也是学生们的必修课,一直会持续到高考停课前。
从下午第七节课开始,学校的操场、体育馆就热闹起来。学生们按照年级顺序依次上课。篮球、足球、游泳、击剑、跆拳道、瑜伽等16个运动项目课程可供选择。
每当看到学生们奔跑跳跃的身影,唐江澎都很有感触:“因身体原因受到限制,我对运动充满渴望。作为校长,我更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人作为一个生命体,讲究的是张弛有度。唐江澎说:“就算是高三,也应该保持一个基本的节奏,该跑步的时候就去跑步,该做题的时候就去做题。”
怎样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唐江澎一直在想、在做。比如:
打造与众不同的教室布局。每间教室都配有一个与之连通的小教室,每个小教室都是一个“图书馆分馆”。小教室里有500余册人文、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供学生借阅。这些书籍与图书馆书籍流通,每学期更新一次。
开展“模拟城市”活动。课间的“匡园街区”十分热闹:匡园学生银行、匡园邮局、诚信超市等,学生各司其职,街区运转井井有条……
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锡山高中,从“分的教育”到“人的教育”,如今已慢慢由理念变为现实。
为爱而学
“一周40节课,格子里填充什么内容,每部分占多大比例,体现了学校对教育的理解”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在唐江澎看来,分数是教育不可回避的内容,不关注分数,不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对任何学校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怎样平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升学的硬指标”?
“核心路径就是课程设计和管理。”唐江澎说,“一周40节课,格子里填充什么内容,每部分占多大比例,体现了学校对教育的理解。比方说高三数学,我划出5个格子的空间,那么老师就要在这5个格子里,通过有效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
在众多课程里,学生们最喜欢的是面向大学专业大类的研创课程。目前,学校开设了56门研创课,涉及新工科、数理、文科、医科、农科等专业领域,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在数理大类的量子计算课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与粒子物理专业博士陈明担任授课教师。“对中学生来说,这门课的挑战是比较大的。虽然选课的只有十几个人,但他们是真的对这个领域有兴趣。有时候课间休息,他们会主动要求我再多讲一些相关的内容。”陈明说。
“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为分数而学转向为爱好而学。”唐江澎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做到把高中的学业,大学的专业,踏入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人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襟怀天下、造福人类的志业贯通起来,他就有了持久的学习动机,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
前不久,江苏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传来好消息,锡山高中高三学生倪嘉璐获得高中组特等奖。倪嘉璐的成功得益于学校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经典阅读、话剧公演、新诗朗诵、辩论赛,种种体悟式教学让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以前读书大多囫囵吞枣,现在我更注重深入阅读,更想要走进作者的生活,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蕴。”倪嘉璐说,“阅读写作将会是伴随我一生的爱好。”
学生吴逸萱一直选修微电影制作课,还拍摄过一部学校的纪实短片。高考填志愿时,她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实现了爱好与专业的完美结合。
学生钟皓隆在一次聆听物理学教授的讲座后,对物理产生了好奇,后来又多次研修物理课程,下定投身科研的决心。如今,他已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力学专业的一名学生。
因为热爱,所以好学,心中有梦想、脚下有方向,在锡山高中,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相信改变
“如果我们学校能够做成功,那么其他学校就也能参考”
唐江澎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源自他特殊的生命体验。
1979年,唐江澎在陕西省洛南县参加高考,成绩名列前茅。但身患小儿麻痹让他与大学失之交臂。为了排解内心的忧愁,唐江澎主动给其他落榜的同学辅导功课。第二年这几个同学都考得不错,这件事引起了当地教育局的关注。
在教育局的安排下,17岁的唐江澎走进陕西洛南中学,成为一名辅导老师,后来又成为一名民办语文教师。1993年,唐江澎南下,通过应聘来到锡山高中。
“进来以后校长就给我安排一个任务,整理校史。”唐江澎回忆道,“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学校的一张老照片。”
那是一张小男孩的单人照,上面写着“一学年以上不缺课者”。唐江澎想,这是80多年前的照片,当时照相应该是很隆重的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学校管理者给一年以上不缺课的孩子拍照?
从这张老照片里,唐江澎看到一种非常朴素的、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
“我常常在想,校长把镜头对准谁,教育就在哪里聚焦。”2006年,唐江澎成为锡山高中校长后,设立了“校长特别提名奖”。获奖的有每天坚持跑步的学生,有天天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的学生,有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学生……
“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刻骨铭心的爱,正因为这种爱,我们才能够努力地把好的教育办出来。”唐江澎说。
教育的许多问题往往交织复杂,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基于这样的认识,唐江澎常常默念四句话:朝着正确的方向,设定有限的目标,探索专业的路径,相信时间的力量。
“哪怕有些改变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定要相信,只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就能在历史中呈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与力量。”唐江澎说,“比如体育课,从一周两节到每天一节,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现在已没有人会去争论体育课需不需要每天一节、会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这样的问题。”
区级管辖的中学校长、国家课程方案专家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在别人眼中,这些头衔意味着荣耀,可对唐江澎自己来说,这些更意味着责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国家倡导的教育理念一点点做出来。如果我们学校能够做成功,那么其他学校就也能参考,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愿望就能实现。”
上一篇:我是少先队
下一篇:教育论坛:立德树人,培养心理健康的时代新人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
- 首个无短板超短焦投影诞生?坚果O2超短焦系列以颠覆之名叫板激光电视
- 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勇争一流,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武汉市扎实开展第二批主
- 早教机构、物业服务问题突出
-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贸易畅通专题论坛取得丰硕经贸成果
- 人流榜单!沈阳人流医院哪家好排名“公开发布”沈阳人流好的医院公开
- 哈市开展“环卫工人安全作业”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 托福阅读试题陷阱解析
- 必须规范使用!中传文化管理学院发表十点倡议,引导广大学子规范使用AIGC
- 内心的渴望是与故土永远厮守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医教协同培养基层健康“守门人”
- 山东青州:有温度,有力度,这样的教育真给力!
- 吉林省吉林市:发放购房补贴,打击抹黑唱衰楼市的不当言论
- 托福独立作文的结构
- 多国音乐家昆明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凝心聚力 有“备”而来
- 春城少年丨现场开题现场写文,五年级学生如何应对?
-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江湾小学:用阅读浸润孩子们的童年
- 英国热门留学专业牛校推荐
- “红色沂蒙·时尚临沂”打造今日“琅琊榜”
- 贾丁:把山西医科大学爱尔眼视光学院打造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典范
- 青岛啤酒原料仓疑被工人小便污染,律师:可能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或处七年以下有期徒
- 今日辟谣
- “上海论坛2023”年会回归线下 倡导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对话
- 重庆118名运动员出征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 合川区将承办第六届全国智力运动会
- 一家3口全部感染!成人也会中招,有人肺部出现大片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