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省份,大学(专本研究生)学历人口占比排名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山川网:伴随着国家发改委4月份《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发布,中国城市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的意向,已经十分明显: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这份报告在刚推出的时候,我们也进行过相关的介绍与解读。大家共同的观点,接下来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是受此文件影响最大的城市群体。
而最受年轻人关注的新一线城市,事实上多数都集中在报告中提到的“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区间(部分级别还要更高),也就是接下来会全面放宽落户条件,但是却不会像上面的Ⅱ型大城市一样不设置任何门槛。
那么,这些城市的落户门槛,究竟是什么呢?
全国主要城市人口政策门槛回顾
在过去的两到三年时间里,全国多座城市密集出台了大量落户新政。部分热门城市,甚至平均每过几个月,就会更新一次落户政策,进一步加码人口吸引力度。我们不妨现在看看这些城市的落户的门槛要求——
南京:研究生以上学历,年龄不限;本科学历,40周岁以下;新政有效期延长至2020年2月29日。
成都:45周岁以下的本科学习或国外学历,符合条件的技能型人才可落户。
杭州:专科以上,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可落户(原政策为本科45周岁以下,专科35周岁以下)。
西安:本科(含)以上学历,年龄不限;本科(不含)以下学历,年龄放宽到45岁(含)以下。
兰州: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国内在校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均可落户。
由于已经出台人才落户新政的城市较多,所以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大家可以看看下图中这份由21财经整理的不完全列表(部分城市政策变化较快,仅供参考):
纵观几十座城市,尤其是热门城市的落户新政。我们能够发现的其设定门槛的最大共性有两点——其一是学历,其二是年龄。而且,两种门槛往往组合使用,比如研究生学历不限年龄,本科学历截至多少岁,专科学历截至多少岁。
为什么城市的落户政策要以学历为门槛,而且现阶段大家眼中的热门城市,普遍喜欢用本科学历来作为重要的“人才”与“人口”的分界线呢?
今天,我们不妨就来一起看看当下中国各地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情况。了解一下,中国大学以上学历人口的占比。
2017年中国各省受教育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在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开的《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有对2017年中国分地区受教育程度人口的相关统计。统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共计对全国内地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1063758个样本,进行了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抽样比为0.824‰。
应该说,这是目前市面上能够找到的最官方,时效性最强的一份中国分区域受教育程度数据。经过重新整理,我将各教育阶段的人数换算成了百分比,由此更加方便大家了解。
在1063758个样本(6岁及以上)中,未上过学人口比例为5.3%,小学学历人口比例为25.2%,初中学历人口比例为38.1%,高中学历人口比例为13.1%,中职学历人口比例为4.4%,大学专科学历人口比例为7.4%,大学本科学历人口比例为5.9%,研究生学历人口比例为0.6%。
在不久之前网络上曾经有过一段关于中国本科以上人口比例的大讨论。这份数据,事实上正好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答案——截至2017年,中国整体的本科率仅有5.9%;如果算上研究生,这一比例可以进一步上升到6.5%。
可能有朋友会发现,为什么在国家统计局推出的这份年鉴中,学历的最高一阶就是到研究生,而没有进一步再统计博士生的数量的。
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相比全国和各省整体人口体量,博士生的占比非常之低,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小概率样本。
这一点,我们从上表中的各省研究生占比情况也可以看出端倪。除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研究生占比超过了1%外,其余各省研究生存量占比都还在千分之几的区间。
而相比研究生,博士生的数量还要进一步大打折扣,所以最终的统计中就并未再对博士生进行统计。
各省专科、本科、研究生占比情况对比
对于统计局的这份年鉴数据,我想多数人最为关心的,还是中国和各主要省份大学学历以上人口的占比情况。
毕竟打开各家的招聘网站,随意一刷,绝大多数的企业招聘学历要求,动辄就要本科以上。一些行业中的头部企业,更是把985/211的“学历歧视”直接写到了招聘信息之中。这似乎也给了很多年轻人一种错觉——中国的大学教育,是不是已经普及到如此的地步了呢?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的高考录取率的确是在连年上升。对于广大的95后和00后而言,大学教育的确扮演角色越来越趋向于全民素质教育。
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总量和中国全国的人口总量。换句话说,虽然现在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了,但是曾经那批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入大学,如今已是中年、老年的国人,才是当下中国人口中的大多数。
为了方便大家查看数据,我将上文中的完整表格的分类,进一步压缩至小学以下、中学、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合并结果如下——
如果我们再将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三档合并为“大学以上”档,大家或许能够对各省整体的受高等教育情况加深了解。
从全国情况看,截至2017年,全国人口中大学以上学历占比,也还仅有13.9%。而同期小学以下学历人口占比超过30%,中学学历人口占比也超过55%。
中国的大学教育,显然任重道远。而且由于目前中国大学教育过度集中于统考模式,对于社会人口的再教育情况还十分初级,远不能与存量的大学教育需求相匹配。
而分区域来看,全国七大行政区的大学以上(专/本/研究生)人口占比情况分别是:华北18.6%,东北15.32%,华东14.7%,华中11.6%,华南12.16%,西南10.39%,西北15.39%。
大家可以发现,大学以上人口占比情况,与各区域当下阶段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呈现出绝对的正相关情况。
华北地区的大学学历以上人口占比情况十分突出,首先是坐拥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华北,在教育资源和就业资源上都优势明显,所以无论是本地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还是对全国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度上,都表现十分突出。
东北、西北虽然现阶段在经济表现上略显不足,但是作为建国初期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两大区域在高校教育资源上事实上比不少南方地区均存在一定优势。尤其是西北地区部分地广人稀的省份,在高考难度上要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高考大省。
与之相反的,显然就是华中、华南和西南板块。虽然近些年来,三地分别以武汉/长沙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表现突出。但是相较于当地的人口体量,无论是高校数量还是质量,事实上都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对于现阶段中国各区域高等教育情况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
首先是高校资源,由于中国长期实行教育资源与居民户籍相绑定的制度,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大市大省的区域居民受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明显较为突出和领先。
其次当然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是就业,如果大学所在地无法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毕业生还是会转向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进而提升对应地区的高学历人口比例。
其三,区域的人口总量事实上也高度影响区域受高等教育人口的占比。比如西北省份的教育水平显然未必就会领先中部省份多少,但是由于西北省份的地广人稀,使得当地的大学录取比就要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中国各省大学人口占比排名情况
截至2017年,中国整体大学学历以上(专科/本科/研究生)人口占比为13.9%,本科学历以上(本科/研究生)人口占比为6.5%。
但是,就和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各省的具体情况,同样也是差别巨大的。
我们就以全国整体大学学历以上人口占比13.9%作为参考值,同期全国在此之上的省级行政区共计15个,在此之下的省级行政区则有16个,基本上是对半开的。
虽然全国大学学历人口占比均值还仅有13.9%,但是同期坐拥中国最突出教育资源的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各自的大学学历以上人口占比却分别达到了47.6%、34.0%和28.9%。让我们不得不感慨,身为教育资源倾斜区居民的满满幸福感。
而紧随三大之下市之后的,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经济最发达省份粤、苏、浙。而是中国北方边疆省份内蒙古和新疆,庞大的省域面积,同比并不算太多的人口体量,再加之少数民族政策扶持,都使得两省在大学学历人口的拥有比例上颇为突出。
而人口稠密的东中部省份如山东、四川、河南,则纷纷在之大学学历人口占比数据上劣势明显。
时间原因,这里不再逐一介绍所有省份。具体表格如下,大家可以从表格数据中直观看到差别。
通过以上的讨论,事实上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比较有价值的结论:
其一,中国各省各市正在实行的各类落户新政,未来只会越来越开放,而并不会开倒车。
原因首先是中国的户籍制度作为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已经明显落后于当下经济阶段的需求,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其次是结合目前中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大量的规模以上城市对于人口的渴望十分突出。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认为目前各大中城市正在实行的落户政策是“投机政策”,开放之后就会迅速停止。恰恰相反,不少已经出台落户政策的城市,无法达到预期的落户效果,恐怕才是各地接下来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二,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全面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区域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明显落后于全国均值的省份,事实上应该有足够的警醒了。
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与所处区位明显不匹配的省份;江西,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人口总量明显不匹配的省份。相比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诸多省份,广西、江西事实上目前经济发展状态是需要深刻做反省的。
结合上表中中国各省的大学学历人口占比,广西与江西两省的情况应该说也颇显严峻(经济发展并非西藏定位,这里可以跳过)。两省的大学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分别为7.7%和8.4%,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占比更是低至了2.7%和3.0%,两项数据均只有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为什么穷?因为思想不够开放。
为什么思想不够开放?因为教育水平落后。
这恐怕才是中国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病根所在。
因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大学学历以上人口占比低于全国均值的经济大省大市,数量很多,其中就包括重庆、山东、湖南、四川、安徽、河南等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特别提醒以上省份,尤其是省份的代表型城市,靠清楚看到自己现阶段人才方面的短板。下雨天,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要不然,这个差距未来还会越拉越大。
在本文结束之前,我想再多和大家多聊一个话题:为什么在已经出台人口落户新政的国内主要城市中,石家庄的落户政策是最为宽松的?
在2019年3月18日,石家庄市公安局研究出台了 《关于全面放开我市城镇落户限制的实施意见》,取消在城区、城镇落户“稳定住所、稳定就业”迁入条件限制,在石家庄市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群众仅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向落户地派出所申请户口迁入市区、县(市)城区和建制镇,配偶、子女、双方父母户口可一并随迁。
作为东部省份省会城市,石家庄在经济发展与城市资源上的短板有多明显,在先前的《石家庄终推“零门槛”落户:在京津冀城市群,石家庄到底有多难?》一文中我曾进行过介绍。而今天我想讲的是,石家庄为什么在开放落户政策这件事情上,这么彻底。
首先当然是石家庄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处境十分艰难,与两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争,并不现实;同时连带着整个冀北地区,基本都不在石家庄的辐射范围。
其次是受限于历史发展和产业结构,石家庄虽然在全市常住人口上名列全国城市前茅(2018年1095.16万人),但是在城区常住人口情况上却劣势明显(2017年约282.17万人)。石家庄,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城区人口规模和提升城镇化水平。
石家庄不是网络上最受年轻人的新一线城市,甚至按照目前的经济体量连强二线城市的门槛也还有些勉强,这就决定了石家庄没办法在落户政策上正面与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正面对标。
而一直拖到2019年春季落户新政才姗姗来迟的石家庄,更是在政策时间上完整错失了全国人才争夺战的第一个黄金参战期。以上,都是共同把石家庄推向了“全面开放落户”的先决条件。
但除此之外,石家庄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城市一样设定落户人口的学历门槛,还和石家庄想要吸引落户的目标人群高度相关。相比一众新一线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市,辐射范围较大。石家庄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本市郊区和少数冀南地区城市,对于外省人口几乎不具备吸引力。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对于河北省人口受教育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2017年河北省大学以上(含专科/本科/研究生)人口占比10%,明显低于同期全国13.9%的均值;本科以上(含本科/研究生)人口占比更是低至3.9%,大幅落后于全国6.5%的同期均值,位于全国省级行政区的最低区间。
换而言之,并不是石家庄不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落户,而是依照石家庄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政策的滞后和目标群体的受教育平均程度,再设定落户学历门槛,无异于使石家庄走上“无人可落”的程度。
最后,附上相较完整版的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关于各省人口受教育情况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方便大家进行查阅。

上一篇:广西教师学历越来越高,音、体、美教师5年间增加一倍多
下一篇:一路升温的“考研热”,其背后是“唯学历”的就业市场?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