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张道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最终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一步。高校在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创新源头的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重要的成果供给方。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扩大高质量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壮大培育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努力创建成果转化条件。成果转化平台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良好的成果转化平台,应有完善的场地、设备和软硬件系统;可提供及时高效、质量可靠的相关服务;建有信息共享机制,能有效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须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此,应成立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或技术转移处等服务机构;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持股平台;与企业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产品中试基地;同时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吸引地方和企业在横向科研合作、研发平台共建等方面投入更多经费。近年来,湖南大力支持鼓励高校成果转化平台建设:2018年起开展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推动高校创新成果产业化,省内已有15所高校获得资金支持、按省知识产权局的统一标准进行知识产权中心建设;2020年起实施《湖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管理办法》,鼓励、扶持、促进高校、院所、企业申报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省属高校申报了内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创新成果转化政策。长期以来,高校科研人员评价一定程度上存在“轻技术重学术,轻实际应用重理论研究”的偏向,导致科研人员普遍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科研论文水平和追逐科研成果获奖上,而忽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造成大量科研成果缺乏应用价值。同时,由于专业成果转化人才匮乏、成果转化效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难以有效调动成果转化各方的积极性。2022年,我省启动赋予高校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湖南科技大学和长沙学院获批首批试点单位。当前,可向全省高校推介试点单位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单位领导尽职免责规定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各高校应遵照国家相关规定,陆续出台“精准化”的成果转化政策,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加大成果转化权重。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拥有总量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存量专利的维持和转化,另一方面要突出转化运用导向,开展高价值专利的申请和培育。高校应建立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对存量专利进行盘点分类,对专利密集、转化前景较好的成果重点培育助推转化,对分散专利可以开放许可的方式让中小企业优惠获取。同时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切实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保障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提高专利保护力度,提升专利运营效率。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是基础,核心技术攻关是关键。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筚路蓝缕、顽强拼搏,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中国才有了航天大国的地位;正是因为突破了深海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才会有“蛟龙”“潜龙”“海牛”遨游深海,使中国在深海科学事业上拥有了发言权。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才不会有被“卡脖子”的隐忧。关键核心技术积累得越多,原始创新挖得越深,整个科技创新就越有后劲、越有辐射力,成果转化就越容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就越明显。当前,我省应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紧扣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聚力打造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进而站上未来发展制高点。探索产业运营模式。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知识和能力的转移、承接。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其间常常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方,出于保护自身产品机密和防止恶性竞争等因素,在合作过程中往往规避、隐瞒某些技术秘密,造成高校无法真正接触其核心技术;同时企业急于解决自身技术难题,不能等待高校缓慢的科研立项和研究进程。鉴于此,必须为高校与企业架设快捷的成果转化阶梯,并尊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根据企业需求和高校成果类型选择合适的产业化模式。在这一进程中,高校和企业须找准自己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作者系湖南省高级技术经纪人、教授)举报/反馈

上一篇:直播带货离了谁都能转,先入局的“李佳琦们”光环渐褪
下一篇:英国大学本科留学专业推荐 英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