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酒,身体会怎样?提醒:若出现这5个症状,你该戒酒了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酒,是饭桌上的常客。无论是十几块一罐的啤酒,还是几万块一瓶的白酒,都能获得大众青睐。

  But,酒的口味苦涩难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都“上头”?喝多少会有害?

  

  

  国人爱喝酒,很大程度跟酒文化脱不了干系。在酒桌上,职场前辈或亲戚朋友的一句“不喝不给面子”,就能让你不得不端起酒杯,豪饮一番。

  不过,相比起这种“强迫之爱”,也有很多人是主动爱上喝酒的,毕竟一醉解千愁,喝酒也是种解压方式。

  

  一杯酒水下肚,酒精能快速地进入你的大脑,麻痹你的神经,刺激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是啥?它可是让人兴奋和开心的快乐神经递质。在它的作用下,你的压力和烦恼,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还有一种人主动爱上酒,是因为深信“适量喝酒有益健康”。

  

  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喝酒并没有什么好处。酒里面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喝进去的酒精,一是增加肝细胞的分解负担,二是喝太多就容易造成“酒精性脂肪肝”。

  

  即便酒里面真有“相对健康”的成分,它的含量也轻微到无法发挥作用。反而是大量的“有害成分”酒精,会直接秒杀掉这些所谓的“健康成分”。

  其次,喝酒也没有适量这一说法。

  早在2012年,世卫组织就将酒精列为了一级致癌物,它与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密切相关。

  而在2019年,基于50万中国人的研究结果,《柳叶刀》指出,饮酒越多,中风的风险就越大。

  

  同时,《柳叶刀》还指出,喝酒与健康风险并存,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所以,无论是“喝小酒”还是“喝大酒”,都容易伤身。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如果身体出现了这5个症状,九叔劝你赶紧停下,再喝下去就是玩命了。

  

  

  

  经常喝酒的人,如果出现肤色无光暗沉、眼白泛黄等异常,很可能预示肝细胞受损了,因为“泛黄”多和胆红素过多有关。而肝脏与胆红素的代谢密切相关,因此胆红素的异常升高,一定程度也说明肝脏受伤,无法正常运转。

  

  

  一喝酒就腹部疼痛不适,很可能是胃黏膜受损、发炎的信号。轻度的酒精性胃炎,容易出现胃痛、胃胀等腹部不适,这种在戒酒后大多可以恢复。可一旦形成重度胃炎,胃出血和胃穿孔的风险便会大大增高。

  

  

  酒精也会对心肌细胞造成伤害。喝酒后出现胸闷胸痛,很可能是酒精诱发的心肌缺血症状。

  如果出现胸部不适,还同时出现皮肤瘙痒发红、呼吸不畅等症状,也有可能意味着酒精过敏。

  

  

  酒精是中枢神经抑制剂,喝酒后出现身体发冷、心跳忽快忽慢以及异常嗜睡等情况,就要警惕急性酒精中毒,此时应该立即就医。

  

  

  从前千杯不醉,如今两杯就倒,急剧下降的酒量,也从侧面反映出你的肝功能发生了异常,解毒能力下降了。

  如果平时不得不喝酒,别忘了这几个自保小妙招。

  

  1、喝酒前吃点东西。喝酒前垫肚子,可以减少酒精对胃壁的刺激,也能降低它的浓度,让你没那么快上头,牛奶、酸奶、饼干、面包等是不错的选择。

  

  2、喝酒时别混着喝。混酒喝就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饮酒超量,不仅伤胃又伤身。

  

  3、喝酒后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加速酒精稀释排解,效果比任何解酒药都好。

  

  总的来说,喝酒弊大于利,“适量喝酒有益健康”只是个伪概念,滴酒不沾才是最健康的。

  参考资料:

  【1】Wood, A. M., Kaptoge, S.et.al. 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 The Lancet.2018.doi:10.1016/s0140-6736(18)30134-x

  【2】GBD 2020 Alcohol Collaborators. Population-level risk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by amount, geography, age, sex, and year: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0. Lancet. 2022 Jul 16;400(10347):185-235. doi: 10.1016/S0140-6736(22)00847-9. Erratum in: Lancet. 2022 Jul 19;: PMID: 35843246; PMCID: PMC9289789.

  【3】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卓先义,卜俊,向平,沈保华,《法医学杂志》DOI:10.3969/j.issn.1004-5619.2008.04.008

上一篇:奋丁头条|在职场打拼的你,究竟价值几何?
下一篇:国家网信办:重拳整治“自媒体”乱象等9大网络生态突出问题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