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力挺我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实至名归,此乃民心所向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开篇。其观点体现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按照贫富贵贱、门第高低来区分对待,应一律平等。同时,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施加教育。孔子办学是面向全社会的,属于开放办学。在面对如何选择学生这一问题上,孔子采用“有教无类”的仁爱教育理念。

  

  在孔子看来,“学”与“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和老师,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正如他所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即“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这是孔子在进行自我反思。作为教育者而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

  

  “先生”、“老师”曾经是如此可敬可畏的称呼;“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曾经用来形容尊师鞠躬尽瘁、敬岗爱业的奉献精神是如此地深刻贴切。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大大小小的补习机构,教师数量也远不及现在的教师数量;那时,课堂上的老师被粉笔灰沾满一身,课堂下的老师盏灯熬夜地批改作业,对学习退步的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甚至会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所幸,现在老师们的工作环境已得到很大的改善,老师们再也不会因为吸入太多粉笔灰而身染疾病了。“老师,您辛苦了!“

  我国自1986年4月12日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适龄儿童、少年开始接受教育的九年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解决了上学难难上学的问题,孩子们都有书可读了。民之所幸、国之所幸!但不知何时兴起了补习机构,直到现在很多学生都是校外有校。成绩好的学生去补习机构为了能顺利进入心目中的理想中学,成绩差的学生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去补习机构,结果呢?哪怕没去补习机构的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好,去补习机构的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差。校内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校外的高昂的补习费用却让很多的家庭苦不堪言。

  某学校初三学生的家长会上,班主任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要顾及全班学生,不可能因为一部分学生而影响学习进度,这个时候建议这些学生的家长能考虑给孩子去外面的补习机构补习。”现在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也再三强调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智能手机,这是好现象值得提昌。可是现在学生们的复习资料、考试后的参考答案都发在了微信上的班级群里,学生没有手机,他们还要等着父母下班回家后才能用父母的手机去复习去对答案,试问:“父母不在身边家中只有老年人又没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学生复习与对答案的问题呢?”试问:“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学生们是怎样地去复习又是怎样地去对答案呢?”

  “如果你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如果你不满足于目前的薪资待遇,推荐你考教师证,对自己狠一把,考过了,你将拥有一份假期时间最长且薪资乐观的职业。”这是一职业培训机构对一咨询者的回答,生动恰当。

  “教”、“学”是身为人师心中的标杆,如果不能把它当成毕生的事业而只是一份职业,即便拿到教师证书也不会成为一位称职的教师!身为人师、身正为范。

  

  老子:《道德经》,提出了“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无知”的意思是指不要有弄虚作假、奸诈狡猾的心思;“无欲”的意思是指不要有非分妄想的欲求、欲望。“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做法。无知、无欲是无为的具体表现。

  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不知所措的时候,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祖辈老子告诉我们不要用巧伪奸诈的心智、不要有非分妄想的欲望,顺应自然,真诚面对,坦率处理。大道是远离概念的,如果心里充满了概念和偏见,就不可能得到智慧。因为,概念越多,偏见越多,心越是混乱,越是定不下来,越容易被外界的事物牵走。定才能生慧,如果你定不下来,就谈不上生慧了。

  

  每个人都是不染尘埃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在经过人生的三大车间:“家庭”、“环境”、“教育”流水线操作后,产生了优质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废品。一个人身体上的残疾不可悲,心理上的残疾才是真正的可悲。一个人的原始家庭及成长的环境对一个人的人生起决定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世间万物“变”乃永恒不变之定律。

  初为人父母,本身也就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学习阶段,学习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是赋予孩子生命之人,不代表父母可以主宰孩子的生命不代表父母可以操控孩子的人生,从出生那一刻起他们或者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是我们从小直至中年才能深刻领悟的,尽管仅十个字。这句话也是我们的孩子们现在所知晓的,但仅只是知晓,因为他们只是在书面上看到只是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领悟,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人生阅历并未达到这个层次。如果时光倒流十年或者二十年,那时的我们是否又能真正地领悟这句话的意思呢?生活苦甜参半,有苦也有甜,此乃人生。

  “成绩”、“学校”是现在的孩子们及他们的家庭所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宏观上来讲,也是社会的问题。成绩好的归纳于好学生一列,成绩差的归纳于坏学生一列。对于学习能力来讲,这一观念是相当正确的,努力且自律的孩子不会差。而成绩差的等同于行为劣迹斑斑吗?答案是否定的。有成绩差的但会帮助身边的困难生,有成绩好的但自私、自利、自我。人的思想是万物之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老子《道德经》。

  

  现如今初中生、高中生是这个社会上生活压力最大的,以及他们背后的父母。他们不仅要面对优胜劣汰的教学模式,还要面对父母长辈说教式的生活模式。做父母的恨不得写下一本《青春之悔》一书以作为育儿宝典。这其中不泛一些特殊的家长,会“关爱”的对他们的孩子说:“考不起高中进不了大学没关系,家里有钱,到时给你买个好工作!”试问,哪怕工作被你买到了,你们的孩子能在这个好的岗位待多长时间呢?父母教育如此,孩子也必效仿,“校园小霸王“油然而生。等待他们的当然还有“社会“这一大学堂,做父母的不教育当然会有更多的人帮你来教育你们的孩子。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家长们的掏心掏肺、苦口婆心,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不逼不行呀,我们也知道他不快乐,但是没办法呀,这个成绩进不了好学校进不了高中考不起大学,他怎么办呀?““他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没知识没文化进入社会做什么呢?让他待在家他又能做什么呢?我们也要工作,想管都力不从心。”“不上学,不读书,不让他受好的教育,那他只能听天由命了。“”进不了高中,让他学一技之长,他都还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就是混日子了。““考不起大学,让他打打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只能待在家了”……太多太多,一个字:“急!”家长们是急,有用吗?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有用吗?他们会表面上的理解,但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带给他们的是“乱”是“纷扰”。“教”“育”之根本在哪呢?隔之千里了!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万物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经过演化后变得复杂。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亚里士多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有了孩子、有了教师,铆足了干劲往所谓的好学校钻。给予那些后知后觉的孩子们的就是中专、技校甚至童工。不学那就做吧,而对于身智还不全过早进入社会的孩子们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法律上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体的一切机能开始走向成熟,被社会定义为“成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但是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权利,开始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是中国根据中国人的生理发展特征制定的,生理特征表明人到了18岁个各项生理特征已经发育成熟,已经拥有了成人思维,能单独处理事情和分辨事情。当然,这些发展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国家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国家的成人标准也是18岁。

  对于一个身心都需要18岁才能完善的个人来说,让孩子们在理应接受教育的时期给予丰润的教育不为过,且更应强制性教育!

  

  我国实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迫在眉睫,理由:

  一、2018年全国GDP900309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二,已经有足够的财力来推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二、可以通过法律保障高中阶段的教育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孩子都可以享受到,这就相对消除了教育不公的问题;

  三、可以整体提高中国中青年劳动者素质。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起码得具有高中文化程度。

  四、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能带来更高的利益,也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多建一所学校等同于关闭一所监狱!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力挺我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实至名归,箭已上弦,必发!

  

上一篇:用国学教育代替义务教育不可行
下一篇:【正方向、促发展、提质量、抓规范 看2019山东中小学教育的攀登精神】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