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报告打了谁的脸?辅导班为什么是刚需?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教育部首次发布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报告,回答了很多有关中小学教育的疑问。

  

  教育部官网发布《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份报告基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样的57万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以下称作八年级)学生在2015—2017年间参与的问卷调查。

  报告中列出的指标很多,但核心指标是课业负担。

  三成以上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其中数学是最大的难点,让30.7%的四年级学生焦虑,在八年级这边,比例高达49.4%。

  这些数据至少说明,中国基础教育难度大!而由此产生的压力向教育的各个侧面传导。

  

  辅导班成为刚需。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辅导班的比例为43.8%,八年级学生是23.4%。

  学生近视率极高。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36.5%、65.3%,这里隐含着锻炼不足的问题。

  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在大多数学校教学设备配置充足的前提下,37.2%的四年级学生和50.5%的八年级学生没去过图书馆;39.1%的四年级科学教师、39.7%的八年级物理教师、59.4%的八年级生物教师表示从不或很少使用实验室设备。

  可以想象,中小学生每天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耗费在书本中指令性学习内容上了。

  这样的基础教育与高考一样,效率太低!

  

  2017年2月《中国教育报》报导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评价。

  杨老提到“在中国不是念得最好的小孩,到美国中学、大学去念书,都会变成佼佼者”,由此得出结论是“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

  从上述观点的论述可以感到,常年在海外研究、生活的杨老,没能看到中国基础教育缺失的东西——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问题的核心其实杨老也提到了——“确实压力很大”,什么压力?无外乎是考试、升学。

  

  而换了环境、摆脱压力的中国学生,却能成为美国学校中的佼佼者,恰恰说明中国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潜力的压制。

  从最近教育主管部门打击课外辅导班、禁止幼儿园办学前班的举措可以推测,基础教育改革很可能继续“减负”,也包含了降低课业负担和课程难度的可能性,以便回到正常的学习进度,回归合理的学习压力。

  当然,基础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还是辅助高考及高等教育改革,减少功利性对教育、个人成长的干扰。

上一篇:福利!中山将免费向全市师生(义务教育阶段)派送数字教材,敬请关注!
下一篇:教育部下发“军令状”,2020年狠抓公民同招,民办急速降温!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