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冬令营”,民办学校圈地“掐”的是家长的择校焦虑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6000元的报名费、2000多个名额,几分钟网报一抢而空,现场收现金不开发票,家长为捡漏翻遍垃圾桶……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冬令营的报名场面,被不少家长形容为“有些疯狂”。为何会如此火爆?有学校工作人员暗示记者:“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问问其他有经验的家长。”而家长们相信,冬令营的报名费实际买的是提前招生考试的机会,校方营销的,就是家长的择校焦虑。

  如果校方明确参加冬令营,将获得提前招生考试的机会,这是违反北京市的规定,违规提前招生;如果校方没有明确,但暗示冬令营将和招生挂钩,这也属于违规行为。而如果冬令营就是冬令营,并不和招生挂钩,那么,校方举办拓展素养的冬令营并无问题,但给家长将和招生挂钩的假象,则是焦虑营销,利用家长的焦虑牟利。对此,教育部门应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对于冬令营违规提前招生,应明确叫停,并追究校方责任。

  

  北京从2019年起,严格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禁止民办学校提前招生,要求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严格同步招生,并纳入属地区教委统一管理。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看,有的热门的民办小学、初中,虽然在招生时间节点上,执行了公办民办招生政策,但是,为了“掐尖”,也给家长吃“定心丸”,在正式招生之前,就举办校园开放日、冬令营活动,预录取某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等到正式招生开始时,走一个程序。这和之前的占坑班并无二致,都是与招生挂钩,举办相应的培训活动。培训和招生之间有明显的利益输送。

  这让“公”“民”同招的意义大打折扣,禁止民办学校提前招生,主要是为了防止少数民办学校的择校热,带动整个地区的择校热。实行“公”“民”同招后,家长必须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间作出选择,因为如果不被民办学校录取,再想进公办学校,就无法进就近的学校,而只能在学区内统筹。而如果民办学校已经作出录取的承诺,那家长也就会大胆地报考。

  因此,实行“公”“民”同招,就必须禁止任何形式的与招生挂钩的提前招生活动。而进一步治理学校招生活动的措施,就是实施电脑摇号入学。在2019年的招生中,北京已提出,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各区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指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但执行并不严。去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如果这一政策全面落实,那民办学校将没有任何空间再搞提前招生,与招生挂钩的冬令营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市场,除非电脑摇号是假摇号。

  而治理民办学校招生,也必须认识到,这并非治本之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是正确的战略,北京实行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后,要满足部分家长为孩子择校的需求,让这些家长选择民办是有效的出口。部分民办学校受家长追捧,主要原因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均衡,家门口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办学差距较大。如果公学校均衡,家门口学校与民办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差距不大,那家长选择民办学校,就主要考虑孩子的个性、兴趣差异,而不是在乎学校的质量。而在当前,如果把这一出口堵上,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这些家长还会选公办学区房,或者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以弥补对口学校办学质量差距)。因此,在要求民办学校和公办同步招生,且实行电脑摇号入学之后,必须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公办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这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用立法赋予老师教育惩戒权
下一篇:榆中县教育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更正公告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